軟件業是綜合國力的體現,也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一環。軟件業的發展水平在當今時代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管理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為促進我國軟件業的發展,2000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文件,簡稱18號文)。它提供的各項優惠政策為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推進劑。對軟件產業而言,18號文從投融資、稅收、產業技術、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與培養、采購、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對集成電路產業而言,18號文也給出了增值稅退稅等政策支持。
同時,一大批對全國軟件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功勛人物也不斷涌現,用友王文京,倪光南,郭為,程春平,中地數碼吳信才等,2011年,國發18號文件已經走過了整整十年,可以說這是中國軟件輝煌的十年,如果說十年前是中國軟件業的春天,那么十年后則是中國軟件業的豐收季節。
12月18日,由中國軟件行業協會主辦、江蘇南通開發區承辦的國發18號文件頒布十年暨中國軟件輝煌十年總結大會在南通隆重舉行。會上對全國軟件功勛人物進行了頒獎。獲得功勛獎的代表人物來自全國軟件業的各個領域,有專注辦公智能化的,有專注中文信息處理的,也有專注高尖精領域的GIS軟件專家等,這些功勛人物無疑推動了我國軟件業的整體發展水平,有些甚至為行業帶來了深刻變革。
在22位獲獎代表中,吳信才作為GIS領域的創新人物,分獲中國軟件十年功勛獎殊榮。
吳信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面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軟件業也需要調整,需要優化。過去我國軟件業因各種原因淪為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加工作坊,中國軟件產業仍然是高技術含量的智慧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多數中國軟件企業仍然只能承擔低端、非核心的環節。
他同時表示,中國軟件業經過多年的發展,需要突破,需要提升,需要加強自主創新,改變軟件加工作坊的局面,打造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軟件品牌,走軟件產業的前端。從系統架構研究,系統設計,系統程序開發等方面加強自主創新,搶占軟件業的至高點,引領整個軟件業的發展方向。
據悉,12月19日,2011年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局長會議在中國測繪創新大廈舉行,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對測繪工作作了進一步指示。會議全面總結了2011年的測繪地理信息工作,部署了2012年的工作任務,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凝聚力量、加快發展,推動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再上新臺階。
會議期間還頒發了“十一五”測繪地理信息科技杰出貢獻獎,以表彰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內的杰出人物,吳信才再獲此殊榮。
獲獎是對測繪地理信息產業、中國軟件業做出杰出貢獻的肯定,也是對獲獎人物的一種激勵。
作為GIS領域的杰出代表,吳信才目前身兼數職,中國地理信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地數碼集團董事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及其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軟件十年功勛獎獲獎代表領獎,右二為吳信才
新聞素材來源:中國新聞采編網
推薦閱讀
Android頻繁升級帶來的兼容性問題,嚴重阻礙了軟件開發的進程,但有人預計,隨著Android系統從2.3版本進入平穩發展,以及4.0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視等設備實現版本統一化,平板廠商或借助軟件走向盈利。 不過>>>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11/20111228/2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