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 | 淘會場 |
創始人 | 李浩,九年旅游行業工作經歷 ; 六年時間服務于阿里巴巴,最高職位為中供部門中山區域經理;曾兼任糯米網華東大區總監,拉手網華西北大區總監 |
融資進度 | A輪 |
融資額度 | 1,000萬 |
融資時間 | 2015年2月 |
投資方 | 米倉資本、吳泳銘 |
業務模式 | 場地短租服務平臺 |
◆ 淘會場創始人李浩健談且樂觀。
文| 鉛筆道 記者 石 偉
►導語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各領域玩家高調融資的浪潮,將共享經濟推至風口。
但隨著町町單車跑路、王思聰揚言直播“吃翔”、眾多投資方唱衰共享雨傘,這些資本的寵兒,同時面臨著能否落地的質疑。
回首創業3年間,李浩一路走來可謂苦不堪言:燒完1000萬融資、團隊擴張百人又裁去六分之五、投資方拒伸援手、低價賣掉阿里股票……但慶幸的是他熬過資本寒冬,將“共享場地”做到了重慶、杭州、深圳等17個城市,并實現盈虧平衡。
2014年8月,李浩成立淘會場場地短租服務平臺。其一端連接社區、商場、咖啡廳等場地提供方,一端連接對場地有需求(擺展、促銷等)的商家,平臺撮合交易。
截至目前,淘會場已累計獲得10萬塊場地,平均每月成交200~300單,月流水為200~300萬元,客單價在5000~20000元。
注: 李浩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其真實性負責,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茶會碰出創業點子
重慶的9月,流金鑠石。李浩與伍子斌(原合伙人,現已離開)在空調房內喝茶聊天,好不愜意。
但話題扯到創業時,伍子斌的聲音變得低沉。出身傳統行業,他花費了大把票子用于在互聯網行業的創業,結果卻不盡人意。
“攜程、去哪兒網可以從客房切入OTA,我們也可以從酒店會議室等沒有公開標價的場景,打進團體旅游市場。”
看到伍的滿面愁容,時任拉手網西北大區總監的李浩,為他出謀劃策。出乎兩人的意料,李浩無意中說出的一句話,激起了創業的火花。當晚,伍負責查閱國內競品,李則尋找國外市場標桿企業。
次日的碰頭坐實了創業的可能性。李浩分析道,Cevent公司已在美國上市,說明市場容量可觀;反觀國內,會唐網(2007年創立)、酒店哥哥(2014年創立)、悠會網(目前已死亡)在涉足酒店會議室行業,“但當時遲遲沒什么起色”。
看到存在機會,伍極力拉攏李浩入伙一同創業,奈何李浩生活無憂沒有創業想法。
儲備人員、搭建平臺雛形……伍做著準備積極推動事情前行,直到2014年8月,李浩才同意加入團隊出任CEO。
“幫別人掙10塊,你分1塊是心安理得的事情。”馬云說過的這句話,是促使李浩離職創業的主要原因。
同期,兩人成立酒店會議室服務平臺淘會場。平臺一端連接酒店會議室,一端連接對會議室有需求的用戶,撮合兩端交易。
燒完千萬融資合伙人出走
起步是一波三折。由于整合會議室在重慶是件新鮮事,所以幾乎沒有酒店愿意接受,更沒有供應商主動投奔他們。
為了破冰,李浩帶著團隊挨家酒店介紹自家平臺。山城重慶,崎嶇陡峭。李浩費了4個月的口舌,硬是扛到事情有了轉機:平臺成功撮合企業與酒店的第一單。
之后,有些酒店嘗到了訂單的甜頭,開始投奔淘會場。客戶也隨著供應商的數量逐步增多。
待到訂單流轉起來,李浩開始接觸融資。“并不知曉怎么做,但要試一下。”
他首先接觸的是前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吳泳銘。一張機票飛往杭州,李浩先后與吳泳銘、米倉資本創始人沈振聊過后,淘會場接到資本拋來的橄欖枝。
2015年2月9日,1000萬元的A輪資金到賬。有了資本加持,李浩感覺勁頭很足,開始跑馬圈地。
從70人到172人,團隊進行迅速擴張。李浩在11座城市分布了80余人,用來擴展酒店的會議室資源,希望借此產生更多訂單與利潤,從而獲得資本市場的關注,帶淘會場進入下一輪融資。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每月100余萬元的投入,不僅沒有換來訂單的成倍增長,卻帶來客戶與供應商頻繁跳單。
于是李浩召開緊急會議,反思其中原因:外地同事的運營能力弱,擴展酒店速度慢;客戶與供應商覺得跳單天經地義;定酒店會議室這件事交易頻次不夠高。
李浩還沒來得及踩剎車,資金卻在去年年初告罄。無奈之下他飛往杭州尋求投資人支援,“給點過橋資金(短期資金的融通)繼續做下去”。
“情感上表示同情,但經濟上無法拉你一把。”遭到資方拒絕的同時,李浩也在尋求下一步的救命計劃。“做下去還是放棄”,他心里有了疑問。
一周的煎熬過后,李浩選擇在股市低點賣掉阿里巴巴的股票,換取幾百萬資金來渡過難關。同時,他選擇裁員降低運營成本。
與同事交流、講情況……團隊在3個月內裁到26人。當準備再次起步時,李浩又一次遭遇劫難:創始合伙人決定離他而去。
雖然無奈但李浩也很理解,一方面合伙人看重融資結果,另一方面他們只拿基本生活費,難以養家糊口。
內憂難解的同時,外敵開始宣戰:攜程去哪兒網進場,會小二融資4500萬美金,會唐網融資1億元。
淘會場該何去何從?
轉戰共享場地
內憂外患每況愈下,李浩只得咬牙堅持下去。幸虧幸運女神并沒有離開,兩位相識20年的老友加入團隊,給他打了一針定心劑,“彼此知根知底,性情相投”。
但迫在眉睫的事情還未解決,團隊要尋求轉型。迫于資金壓力,李浩不能與會小二等競爭者硬碰硬,只得調整業務。
思緒如一團亂麻的時候,9月6日的一份訂單給了李浩靈感:內蒙古旅游局委托“淘會場”進行全國巡展,地點包括社區、商圈步行街等場地。
這讓他想起創業最初的時候,團隊曾將社區中庭、出入口,商場中庭、出入口,超市出入口,咖啡廳,電影院大廳出入口,商圈步行街等場地納入短租服務范圍。與之前相比,現在正是發展的好時機:每個城市都在開發商業Shopping Mall,閑置場地資源充足,且利潤與復購率“雙高”。
令李浩興奮的是,全國范圍內一些公司僅是小打小鬧,并無入局者。對此他舉例說明,成都有10000多家廣告策劃公司,但僅有五六家涉及該業務。
正逢資本寒冬來臨,眾多初創企業倒在融資路上。這次李浩為圖生存,堅決將淘會場轉舵為場地短租服務平臺,撮合場地供需雙方交易。
接下來,團隊開始說服社區、商圈的場地供應商。與之前相比,團隊談判容易很多,這是因為場地所有者希望提高場地的使用率、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但一直迫于沒有渠道而憂慮。淘會場恰好彌補這點。
無獨有偶,由于線上流量價格日漸飆升,海爾、格力等企業希望去人流集中的地方做宣傳、促銷,獲取線下流量。
于是李浩選擇雙管齊下,悄無聲息地吃下這塊空白市場。團隊一方面通過城市合伙人等方式開拓場地資源,另一方面通過商家口碑傳播、在百度等網頁宣傳、社區服務(包括社區電影節、社區便民日)、聯系廣告公司等方式,開拓客戶資源。
平臺經營模式隨著客戶的需求,逐漸分為三塊,分別是供需雙方自主交易、供應商發布活動招攬聯合擺展的商家、平臺代為托管場地。
轉型前后歷經10個月,李浩將平臺業務已經覆蓋杭州、上海、深圳、重慶、成都等17個城市,且實現盈虧平衡。
截至目前,淘會場已累計獲得10萬塊場地,平均每月成交200~300單,月流水為200~300萬元,客單價在5000~20000元。
現在,李浩正在籌備A+輪融資,預計金額500萬~1000萬元。
The End/
編輯 趙芳馨 校對 劉金策
推薦閱讀
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Uber目前正展開排他性談判,以敲定來自軟銀、滴滴出行,以及美國證券公司Dragoneer和General Atlantic4家投資方的投資。這筆交易的總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阿里創始人聯投他1000萬被燒光 他共享17城10萬短租場地 月入200萬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5/30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