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深圳,高交會,一向低調、內斂的華為出人意料地喊出了一個霸氣的口號:無華為,不智慧!與筆者預想的一樣,這個口號一亮,立即霸占了各大媒體的頭條,并刷爆了IT通信人士的朋友圈,搜索引擎的關鍵詞熱度也是一路飆升……

眾所周知,高交會一個國內外大咖云集的高新技術盛會,算上本屆該會已經成功舉辦18屆。作為一個高規格的國際性大會,每屆高交會都會有大量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亮相,本屆大會自然也不例外。公開數據顯示,2016高交會吸引了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余家展商參展,智慧城市、虛擬現實、物聯網等熱門領域的最新“黑科技”有數千項之多。在這樣一個“高手如云”的會場,一向“謹言慎行”的華為,為何要在“智慧城市”這個全球熱議話題上放“大話”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熟悉華為的人都知道,華為是一家踏實、務實的實干型公司,從來不講空話、大話。在如此嚴肅的大會上,華為霸氣喊話一定有他自己的邏輯。那么,這個邏輯是什么,華為霸氣喊話的底氣何在?是做出了一些引領全球的新產品,還是建立了一個無可取代的生態?為什么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華為?從高交會華為展臺、亞太智慧城市發展高峰論壇,以及2016華為&中國電科新型智慧城市峰會”上,隱約可看出華為亮出“無華為,不智慧”的邏輯,筆者試著為你解讀。

華為企業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華為供圖)
1、 華為擁最全的智慧城市產品矩陣布局
當前,智慧化已經成為全球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大勢所趨。無論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中印等發展中國家,智慧城市建設都已排上日程。在邁向數據驅動的智慧城市過程中,最大的四項挑戰分別是:城市感知、數據融合、應用構建以及安全保障。華為在這四個方面都有較為完善的產品布局?v觀全球市場,能夠提供一站式智慧城市部署方案的供應商并不多,華為是其中一家。
據華為企業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介紹,華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可以概括為:一云二網三平臺。“一云”即云數據中心,基于開放架構,為城市建設融合、開放、安全的云數據中心,整合、共享和利用各類城市信息資源,提升政府服務與決策效率和合理性;“二網”即城市通信網和城市物聯網,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有線+無線寬帶網絡,為城市構建無處不在的寬帶,讓城市公共服務觸手可及;“三平臺”即大數據服務支撐平臺、ICT業務應用使能平臺、城市運營管理平臺;谶@個方案構構,華為基本可以滿足當前主流的智慧城市建設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云二網三平臺”架構基礎上,華為已具備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端到端信息安全解決方案的能力。產品布局覆蓋物理安全、網絡安全、主機安全、虛擬化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等等。總之,依托多年的ICT基礎架構能力,華為已擁有全球最全的智慧城市產品矩陣,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首選供應商之一。
2、 華為已搶占物聯網三大高地:芯片、系統、標準
眾所周知,物聯網是智慧城市落地的核心基石。毫不夸張地講,沒有物聯網的智慧城市只是個半成品。因為智慧城市首先要解決的智慧感知,即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智慧連接與智慧交互。沒有智慧感知,就沒有大數據,沒有大數據就沒有各種智能的應用場景。目前,由于缺乏高效的數據傳送系統,人與物的連接,物與物的連接還處于較為初級的功能控制階段,距人們向往的智慧交互還差很遠。因此智慧城市建設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解決智慧感知問題,即全面部署物聯網。在物聯網技術與產品方面,華為走在了世界前列。

華為公司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張順茂(華為供圖)
華為公司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張順茂提到,華為在物聯網技術方面已成功搶占三大高地:芯片、系統、標準。華為不僅自主研發了業界首款NB-IoT芯片Boudica物聯網芯片和輕量級物聯操作系統Huawei LiteOS,還是NB-IoT創始貢獻者之一。截止目前,華為已經貢獻提案超1000項,184項獲得通過,占全部447項已通過提案的41%。華為貢獻了最多的標準提案,位居全球第一。這不僅僅是技術實力的象征,更是市場話語權的體現。
現在,3GPP標準已經凍結,全球可廣泛部署,擁有最多標準貢獻的華為,無疑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機會。最新消息是,華為IoT系列產品與方案,已經成功應用于智能停車、智慧路燈、智能水務等多個應用場景,北京、上海、深圳、山東都有成功案例。總之,依托芯片、系統、標準三把利劍,在使能城市感知方面,華為已走在前列。
3、 華為正在構建一個最具競爭力的智慧城市生態
智慧城市是一個大概念、大市場、大工程,不可能由一家公司主導,華為深知這一點,因此選擇了一條強調合作共贏的開放生態路線。華為把自己的核心能力聚焦到了ICT基礎設施上,堅持被集成戰略,與廣大合作伙伴一起服務智慧城市建設。華為企業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在接受《極客網》采訪時表示,開放可以讓華為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而不是對華為對既有市場的削弱或者利潤的降低。未來華為把更多的產品能力開放給集成商伙伴,并積極響應、參與合作伙伴的自我變革,提供開放實驗室、開發者社區和MarketPlace等服務,與伙伴共建產業生態。與合作伙伴聯合創新、聯合營銷、聯合驗證將成為華為智慧城市戰略的主旋律。

華為企業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華為供圖)
必須承認,開放是整合時代的需求,未來的市場競爭,不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誰所主導的生態圈有活力,誰就能在未來的商業競爭中搶占先機。不得不說,華為的開放戰略再一次走在了時代的最前沿。更重要的是,華為的開放是真正的開放,是有誠意的開放,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CEO郭平說“在數字化轉型的巨大蛋糕中,華為只拿其中1%,其余的都分享給合作伙伴“。也正是因為懂得讓利,華為生態圈建設,比其它競手都要快。截止目前,華為智慧城市合作伙伴已有數千家。種種跡象已經表明,一個擁有全球具競爭力的智慧城市生態圈,在華為的主導下,正在加速形成。
綜上,全面的產品布局,核心技術高地的搶占,再加之“眾人拾柴火焰高”,華為已經把自己置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設最必不可少的核心位置。數據顯示,截止目前,華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已經成功應用于全球40多個國家,幫助了100多個城市建設智慧城市。根據《極客網》不完全統計,2016年,華為在中國已經中標了20多個智慧城市項目,與43個城市簽署了戰略合作,與合作伙伴一起落地實施的智慧城市應用涵蓋了智慧政務、平安城市、智慧醫療、智慧園區、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路燈等多個領域。
無華為,不智慧——既是華為的理想,也是一個正在到來的現實。(完)
推薦閱讀
日前,秉承”因夢想而立,因熱愛而極致”理念的魅族手環外觀專利申請圖遭到曝光,確定了魅族旗下配件又將增加一員。從專利圖可以簡單看出這款魅族手環一如既往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5/30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