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 6月16日報道 文/周利彩
隨手翻開一個直播APP,女主播都在唱歌聊天,男主播都在講段子喊麥,吃個飯、抽根煙、喝杯咖啡都能引來一票人圍觀。這看似熱鬧的背后,粉絲量可能是刷的,圍觀的人數可能是摻了水的,不間斷的禮物可能是賤價購買送的。直播平臺刷單、數據摻水滿滿都是套路。
在萬能的淘寶,直播平臺刷單已經是一門十分火爆的生意。搜索映客、花椒直播、美拍直播、斗魚TV、虎牙直播、熊貓TV等較火的直播APP,買粉絲、買人氣、買評論、買熱門、買禮物的人數都在幾百到幾萬人不等。而直播平臺對刷單行為卻諱莫如深,這背后潛藏的是多方的利益糾葛。
直播刷單火爆淘寶
1塊錢買2萬粉絲 10元買6000人觀看
關于直播平臺刷單的消息早有傳出,近期在淘寶交易的火爆被稱為直播刷單的高峰期。在淘寶搜索“直播刷粉”,有超500家店鋪幫助平臺主播買粉、刷分、上熱門,這些商品交易量動輒上萬。
淘寶上映客直播刷粉絲、刷人氣、上熱門的套餐
以最大的泛娛樂直播平臺映客為例,通過實際交易,TechWeb發現,直播刷單主要涵蓋三個層面。
一是刷粉絲,1元可以買到2萬粉絲。小編在淘寶用1元買了映客2.2萬粉絲,店家承諾30分鐘內完成。下單3分鐘,粉絲數量就漲到了4700多人,10分鐘就刷到了2.2萬。這2.2萬粉絲都是一級小號,有頭像、有昵稱,但基本不會參與直播觀看,和僵尸粉無異。
如果要買高等粉絲,就需要購買套餐,有“實惠”、“熱賣”、“最暢銷”不同的等級,對應的就是10元、20元、50元、100元不同的價位。有意思的是,店家可以批量賣給主播僵尸粉,卻不能批量刪除,要刪除只能一個一個刪,店家強調“我們是正規的,只是暫時沒有開發取消的系統。”
二是刷人氣,10元可買6000直播人氣,但只能體驗一次。小編對著床單直播5分鐘即有4300多人在線觀看,但在直播過程中,只有兩個人點亮,基本沒有互動,這些觀看的人大都等級較低,基本也屬于僵尸粉。
同樣的,購買人氣要包天,還帶點亮+飄心的,就需要購買套餐,30到160元不等。
三是上熱門,地區省熱門與全國熱門、全國熱門不同位置都有不同的價位,最低66元,最高700元。
除了買粉絲、買人氣、買熱門之外,淘寶還有店家賤賣禮物,1元可買60個映客鉆石,而在映客官方APP,1元只能買到10個鉆石。
花椒直播、美拍直播、虎牙直播、斗魚TV等其他直播平臺與映客一樣,也可通過淘寶買粉絲、刷人氣、上熱門、買禮物,各種1元商品付款人數都在千人以上。
刷單背后
直播平臺默認甚至主動參與刷粉
一位做直播渠道的業內人士告訴TechWeb,直播刷單店家刷的粉絲可能來自兩個渠道,一是雇的類似水軍,發一個鏈接,水軍關注;有的則是程序植入。主播刷單現象如此火爆,作為承載平臺的直播APP在其中扮演著什么角色?
該業內人士表示,“直播平臺對于刷粉行為是可以監測到的,不過很多時候是默認的,有的直播平臺還有專門負責刷粉的團隊,在推某個主播時也會主動刷粉,給平臺拉人氣。”他透露,花椒直播和映客等直播平臺都有僵尸粉,其中花椒直播的死粉比較多。
花椒直播35分鐘內進入的粉絲賬號都是以“19795***”開頭
小編用花椒直播APP對著床單直播,在沒有粉絲的情況下,10分鐘觀看人數達到20人,這些粉絲的花椒賬號都是以“19795***”開頭,等級都是1級,直播間會自動顯示留言以及發送桃心。在小編隨后又對著床單做的兩次直播中,粉絲賬號都以“19978***”和“19450***”開頭。
有業內人士指出,直播平臺是通過算法為直播間匹配僵尸粉,一場直播中,有96%的用戶可能都是用于提升人氣的死粉。算法大體分三個步驟:
1.當直播開始時,自動匹配20個左右僵尸粉用戶進入房間,從而讓沒有關注度的主播,也能實現“自嗨”;
2.當有用戶進入時,自動以1:10左右的比例,匹配僵尸粉進入房間,從而讓房間的數據更好看;
3.當有用戶離開時,匹配的僵尸粉不離場,保持表面上的房間熱度。
直播平臺歸根結底還是一場流量游戲,刷單現象的瘋狂滋長牽動著多方利益。據獵云網創始人靳繼雷爆料,直播刷單實際上玩的是空手套白狼:網紅經紀公司大批量向直播平臺充值,獲得5折優惠,比如花2000萬充值4000萬,然后把4000萬虛擬貨幣都花在旗下網紅賬號,4000萬的收入同直播平臺55分成,自己又獲利2000萬。這樣經紀公司捧紅了網紅,網紅賬號收獲了大量流水,直播平臺也獲得大量流水可給VC一個體面數據,過程中誰也沒有付出成本。
刷流量與資本掛鉤
直播平臺資本追逐賽最后還是內容為王
直播看似是草根游戲,實則背后是資本力量在推動。TechWeb曾在《移動視頻直播火爆背后:營收容易盈利難》一文中分析了視頻直播成本居高不下與營收乏力的現狀,就目前而言,沒有資本,直播根本玩不轉。而平臺刷流量無疑是吸引資本的一大手段。
我們看到,伴隨著直播刷單的流行,直播平臺融資額也逐年攀升。有業內人士統計,直播平臺投資估算額2013年約為1.7億元,2014年為7.9億元,2015年達到23.7億元,增長率接近300%。
周鴻祎、王思聰等科技大佬現身說法,劉濤、范冰冰等明星紛紛加入,明星效應帶火了直播行業,也引來阿里、騰訊、百度、小米、樂視等互聯網巨頭的入局。艾瑞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接近200家,有業內人士向TechWeb表示,現在這一數量應該已經超過300家。
巨頭的加入也意味著洗牌的開始,后進的小玩家要么被納入巨頭體系,要么被慢慢遺忘。繁星直播CEO謝歡在接受采訪時直言,“直播市場會在1-2年內快速洗牌。”未來只有找到自己垂直的領域,擁有差異化的內容和產品,準守法律法規的直播平臺才能走下去。
對于國內資本市場來說,直播一度是一個“寧可錯投,不可錯過”的熱門領域,但隨著刷單、代打等問題的曝出,資本市場是否還能維持這種熱情?連直播在線人數都能摻水到如此程度,流水、利潤又有什么不可以。
推薦閱讀
“海信電視 中國第一”,作為2016歐洲杯贊助商的海信廣告甫一亮相,就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起刷屏風暴。這則廣告也引 起了海外媒體和觀眾的注意,近日,法國《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揭秘直播刷單生意經:1塊錢買2萬粉絲 平臺主動參與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5/30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