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大片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91_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福利视频_91av视频在线_日韩一区二区精品_在线视频亚洲

亞信數據侯宏:BAT們的互聯網+,傳統企業如何看?

作者:樂購科技 來源:中云網 2015-04-29 18:00:52 閱讀 我要評論 直達商品

 

1 前言

在3月5日總理工作報告后,“互聯網+”不斷被騰訊和阿里刷屏,研究報告、合作進展、研討會、專著等,不一而足。同期,全國人大代表王文京在兩會上以提案的方式鄭重其事地寫到:在概念和名詞上,“企業互聯網(化)”比目前已經在采用的“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等更加直接明了,更能夠體現企業的主體作用,范圍上涵蓋了所有行業的企業,不限于工業企業。用友可謂強梁,奈何落寞如花。

每個企業都試圖將國家意志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動機在情理中但偏頗也未在意料外。那么,在BAT們占據絕對優勢的輿論場中,廣大的傳統企業如何看待“互聯網+”呢?我們把BAT為代表的解讀歸為“站在互聯網中心看互聯網+”,其中包含著合理的成分,但我們至少還需要“站在互聯網邊上”和“跳出互聯網外”看互聯網+,綜合多層次、多視角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更完善的理解。

本文從回顧總理原文開始,評價主流“互聯網+”定義、梳理互聯網發展脈絡、展望互聯網發展趨勢、提煉產業發展的共性邏輯,希望從研究者視角,借著大家對這個話題的關注,系統呈現一些觀點。

2 兩個“互聯網+”版本

《政府工作報告》有三處談到互聯網。最先出現的是“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興消費”,強調新興消費拉動內需,其歷史淵源是信息消費;第二處是“中國制造2025”,強調的是搶占高端制造業的先機和制高點,其歷史淵源是兩化融合;第三處是“互聯網+”,強調的是ICT技術與制造業結合,貿易流通環節的電商,生產運營環節的工業互聯網,融資環節的互聯網金融,都圍繞制造業產業鏈展開。

“互聯網+”確實是比較新的提法,新在把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這些概念統一在“與現代制造業結合”的方向下。這背后反映的是國家對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的焦慮,傳統制造業產能過剩,效率不高,高端制造業落后國際水平,既要改造傳統的,又要占領新興的,壓力滿滿。

但是,現在流行的“互聯網+”似乎與制造業已經沒什么關系了。專家們紛紛表示“互聯網+”現階段的重點是在服務業。這符合中國的現狀,也符合互聯網企業們的戰略,但恐怕并不符合文件本意。其實,文件中最符合BAT們現狀的是“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一段,只不過“載體”一詞實在不夠高大上,就被宣傳機器雪藏了。

阿里定義“互聯網+”-以互聯網為主的一套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過程。

騰訊定義“互聯網+”-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各行業的跨界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并不斷創造出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模式,構建連接一切的新生態。

思科定義萬物互聯-IoE brings together people, process, data,and things to make networkedconnections more relevant and valuable than ever before— turning information intoactions that create newcapabilities, richer experiences, and unprecedented economic opportunity for businesses, individuals, and countries,依次指出了IOE的構成要素、價值主張、路徑、結果和價值主體,可謂中正之作

(上面三段為作者引入概念)

從這輪宣傳來看,中國人特別不善于下定義。阿里定義互聯網+為一個過程但對路徑缺乏清晰的判斷。騰訊將自身愿景“連接一切”定義為互聯網+的結果,其實僅是一個狀態描述,缺乏清晰的價值導向。騰訊確實在幾年前就在宣傳“互聯網+”,而總理報告后第一時間推出研究報告的卻是阿里研究院。阿里研究院功底深厚,雖操之過急但在下定義時非常克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騰訊則顯得有些急躁,恨不得把公司戰略直接搬到定義中來。

總之,目前對“互聯網+”的流行理解是“站在互聯網中心看”的視角,強烈的主導意識限制了闡釋的深度和建設性。BAT目前確實站在互聯網行業的中心,但“互聯網+”作為國家級文件提出的概念,理解時務必要忠實于原始文件精神,務必要具備全面客觀的視野。

3 站在互聯網邊上看“互聯網+”

站在互聯網邊上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是摒棄狹隘的主導意識,不要把“互聯網+”定格在以我為中心的坐標系下;另一方面是要洞察互聯網發展大勢,從互聯網發展最前沿來看待“互聯網+”。

按照歐盟INTERNET2020的研究,未來的互聯網是四個相互關聯子集的統一體:人的互聯網、實物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的互聯網和服務的互聯網。以2010年為界,之前的發展主線是信息&內容互聯網和人的互聯網,在終端和網絡基礎設施滲透升級驅動下的應用創新。之后,O2O開啟了服務互聯網的發展主線,并將與物聯網一起將互聯網發展帶入新階段。

這兩個十年的劃分對互聯網意義重大,這就好比電力發明之后,從直流電到交流電的意義。大家都知道,交流電是特斯拉發明的,極大地增強了電力的遠程傳輸能力,使得工廠的構建不需要局限于發電廠附近,從而為廣泛的工業化奠定的基礎。互聯網在第一個十年構建了一個豐富的數字世界,但如果要把互聯網的世界深入到實體世界乃至更遠,就需要看第二個階段的發展了。

2000-2010年,是信息&內容互聯網與人際互聯網的良性互動的十年。從內容吸引用戶、用戶消費內容的web1.0到用戶吸引用戶、用戶創造內容的web2.0,互聯網進入良性循環,用戶快速增長、內容極大豐富。移動互聯網豐富了信息&內容消費的場景,而當其天然的位置屬性將越來越多的實體世界場景帶入數字世界時,我們忽然發現互聯網可以連接的不再僅僅是信息、內容和好友了。

2008年之前,業界對互聯網發展方向的判斷大致是web1.0,web2.0到web3.0。但2008年之后,隨著智能終端和高速無線網絡快速普及,移動互聯網尤其是mobile app代表了互聯網發展方向。2011年,有人提出SoLoMo的概念,繼承和總結了前兩段脈絡,開啟了線上線下融合業態的投資風潮。

中國互聯網發展與上述脈絡基本一致。2007年左右有網民-網友-網商三階段說,對應門戶、QQ和淘寶的崛起和用戶行為的變遷。中國移動的夢網在2008年之前是移動互聯網代名詞,后來迅速衰落,而PC互聯網巨頭則成功地將影響力移植。2011年至今,O2O獲得了持續而旺盛的生命力,成為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一段

2010-2020年,將是服務互聯網與物聯網良性互動的十年。服務互聯網(Internet of Services)指以互聯網形式提供各種服務或將各種服務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O2O和云服務分別開啟了生活服務和生產服務的互聯網化,但兩者向產業鏈縱深發展時都面臨瓶頸。物聯網將線下世界轉化為數字信息映射到線上,打開了企業運作的黑匣子,為服務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生活側服務互聯網-O2O及其發展。O2O的最初形態是電子優惠券。過去幾年,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傳統服務擁抱該模式,市場不斷垂直細分,比如打車、旅游、餐飲、美甲、家政、攝影、教育等;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環節可實現線上運營,比如不僅在線買票還可在線選座、不僅在線購買產品還可在線設計產品,等等。最初,正如web1.0把傳統媒體的內容搬上網一樣,服務和產品本身并未變化。現在,C2B其實是重復web2.0的故事,只不過從用戶創造內容變成了用戶定義服務&產品。然而與改變內容生產方式相比,改變服務&產品的生產方式要困難得多

生產側服務互聯網-云服務及其發展。云就是互聯網。最初,云只改變了傳統軟件的開發、部署、使用和維護方式。后來,更多新特征重塑了整個企業經營環境,使其可以快速擴展價值網絡、靈活管理商業生態和內部流程。越來越多的生產要素以云服務形式提供,不僅包括Iaas、Paas和Saas,還包括Daas數據即服務、BPaas業務流程即服務等。基于移動云的BYOD服務則把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人與企業流程靈活結合。但是,還有很多商業網絡所涉的要素、流程和關系未被數字化,這既是生產側服務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的潛在空間,也是現實障礙。

物聯網終于等到了用武之地。物聯網1999年就提出來了,最初形態是RFID,目前RFID在零售供應鏈的滲透率也不足20%,后來被稱為機器通信M2M。長期以來物聯網被視為一個遙遠的愿景。2012年,情況忽然不同了,思科、德國和GE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強調物聯網的重要性。

萬物互聯的獨到之處在于將“流程(Process)置于四大要素之首。這個概念類似于工業4.0中的端到端集成,也就是從底層采集數據的物聯網到頂層交付最終價值的服務物聯網全程打通。所以,這兩個概念都是跨越了生產側和消費側的。工業互聯網則局限在生產側,三大要素里面的智能機器實際上就是傳統工業機器+物聯網+智能系統。

幾乎同時,物聯網在消費側也開始廣泛部署,可穿戴式設備風靡市場,新型智能設備層出不窮,消費電子和家電制造商也頻頻推出智能聯網產品。這方面就不列舉了。

那么,為什么說服務互聯網與物聯網良性互動呢?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是物聯網突破了服務互聯網發展的瓶頸,也就是打通了縱向價值鏈;另一方面是物聯網擴展了服務互聯網的范疇,也就是出現了新的服務類型。

如上文所述,如果價值鏈運作流程和產業鏈協作流程變得和在鍵盤上敲出一篇文字一樣透明、直觀和可控,O2O和云服務都可以找到新的創新空間。物聯網就可以做到這一點。比如,一家做農產品O2O的公司開發了一種智能蛋架,也就是可以監測雞蛋的數量和新鮮程度并聯網的蛋架,免費送給客戶,然后他就可以據此第一時間將新鮮的雞蛋送上門。這家公司本來是一家做農產品溯源的公司,在上游它也引入了傳感器,讓每一個農產品(其業務不限于雞蛋)都具有其獨特的信息特征,從而獲取消費者的信賴。

物聯網不僅通過打通原有價值鏈的各環節信息,還可以延展行業邊界,催生出新的服務類型。比如上圖中的拖拉機擴展到智能互聯產品之后,可以與播種機、聯合收割機互操作,進一步還可以與種子數據提供方、天氣數據提供方等外部機構實現信息共享,這就為生產性云服務創造了更多業務機遇;再比如消費側,Automatic公司的OBD產品,與NEST互聯,當車主離開車庫時自動關閉燈飾、回到車庫時自動啟動制定電器;與Jawbone智能手環互聯,幫助jawbone結合行車習慣提供更個性化的健康建議;通過iBeacon與停車場收費系統互聯,當汽車離開停車場時自動扣繳停車費。可見,物聯背后是場景互聯,更多的場景互聯就會給服務互聯網帶來更多的機遇。

未來五年,三大趨勢將共同推動2020愿景最終實現。

一是服務互聯網在生產側和消費側融合發展。O2O雖然還在快速發展,但線下機構相對落后的IT水平已成為效率和體驗進一步提升的瓶頸。未來,O2O平臺或將大量引入B2B力量開展線下改造,從而實現與企業內部IT系統的對接。看得最準下手最狠的是阿里巴巴。2014年至今,阿里收購B2B資產的投入近100億元。在醫療領域,13億港元收購為政府部門、生產企業、藥品業及消費者提供電子監管類信息服務中信21世紀,并面向醫院推出免費的云HIS系統;在金融領域,33億元收購金融服務軟件提供商恒生電子,打造金融云平臺;在旅游領域,28億元投資酒店信息管理系統軟件石基信息,并基于阿里云聯合推出“未來酒店”解決方案;在影視領域,8.3億收購國內最大的出票系統軟件提供商粵科軟件。可以發現,這些領域都是傳統服務業,改造起來相對容易,云的重要性高于物聯網。

二是服務互聯網與物聯網的深度融合、不分彼此。在消費側,各種智能硬件如果離開智能服務無法創造價值,可穿戴式設備包括OBD的發展業已證明這一點。在生產側,GE的案例很典型。GE將工業設備改造為智能機器并不是要把機器賣出更高的價格,而是要借此提供更具附加值的服務。并且,這種服務也不是IBM、愛立信等硬件廠商所標榜的專業服務,產品與服務在新商業模式中是完全融合不分彼此的,現在GE飛機引擎業務的收入直接與該機器的宕機時間、飛行里程掛鉤,而這是產品和服務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模式,在埃森哲那里叫“結果經濟”,用戶只為結果買單,無論你以服務還是產品的形式實現它。制造廠商把智能硬件當作服務的渠道,當作承載服務的Paas平臺。小米走在這條路上。

三是大數據成為實體世界與數字世界互操作的紐帶,也就是反饋經濟的到來。大數據的重要性似乎已不言而明。這里存在三個反饋,1是生活側與生產側之間的反饋,這是C2B之所指,里面大數據主要是指消費側的數據驅動生產流程;2是物聯網與生產服務互聯網的反饋,這是工業互聯網之所指,智能機器采集的大數據通過高級分析,以云服務的形式將分析結果應用到生產流程中去;3是物聯網與生活服務互聯網的反饋,這是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車聯網、移動健康等領域之所指,采集并利用大數據分析定制各種生活服務。可見,無論是物聯網、云計算,都需要與大數據相結合才能產生價值。IT概念炒作從云計算到大數據,是一個從手段到目的的進步,兩者相得益彰,而對于物聯網的大數據意義也正在理解中。

綜上,一個更激動人心的互聯網即將出現。它一端連著各種消費場景,提供各種生活服務,一段連著各種生產場景,提供各種生產服務,實現從消費到生產的端到端集成。通過部署在生活側和生產側、包括身體各部位的傳感器和無處不在的通訊網絡,這些服務會對各種線下的場景做出實時響應。

4 跳出互聯網看“互聯網+”

要真正理解互聯網+,歸根到底還是要跳出互聯網。這就好比,現在大家已認識到電商的本質還是在于商務而非電子,只有當不強調技術手段我們仍能在商務邏輯的變化中體現互聯網的特征,電子商務才算真正說透了。我更愿意從要素使用者和創新使能手段的角度去思考跨界融合的意義和價值。但談“互聯網+”不談互聯網我們談什么呢?談產業邏輯的變化。

經常有咨詢公司發布報告,評估一項技術(如大數據)創造價值的潛力,動輒就是上千億美元。若把這些數據視為潛在市場規模就大錯特錯了。比如,互聯網創造的價值要遠遠大于互聯網企業業務收入的總和,這是因為很大一部分價值以消費者剩余的形式存在,也就是消費者從中感知到的價值與他所付出的價格之間的差額。虧損的公司也不能說它沒創造價值,因為它沒有為股東創造價值卻為用戶創造了價值,在為用戶創造的價值中,有一部分轉化為收入有一部分轉化為消費者剩余,而當前者無法彌補生產成本時,虧損就發生了。

影響產業創造價值的三對范疇:一是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消費者剩余與企業利潤之間的分配方式;二是產品與服務的關系-客戶感知價值最大化;三是上游與下游的關系-全產業鏈成本配置最優化。

產業邏輯的第一個變化,是產業主導權從生產者轉移到消費者,從而使得產業價值的分配更偏向消費者。為什么呢?從傳統的五力模型來看,是因為消費者選擇權和議價權的提升,使得產業結構向有利于消費者的方向轉化,企業不得不讓渡更多;從較新的價值共創理論來看,消費者本身投入了重要的價值要素(比如用戶數據)、參與了價值創造過程,理應獲得更多。對于企業而言,這就要求同質化規模經濟轉向個性化范圍經濟,成本競爭轉向差異化競爭,其可行性則在于個性化定制成本的極大降低。這個變化這并不是說企業不再賺錢了,而是賺錢的主流竅門從成本控制變成了取悅客戶。所以,體驗被奉為圭臬-“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為道具,以消費者為中心,能調動消費者參與、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

這就導致了第二個變化——產品和服務都是體驗的一部分,但服務創新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未有產品之前,廠家就必須廣泛獲取需求信息;在產品形成之中,廠家需要不斷從用戶社區獲取反饋;在有了產品之后,廠家還需要不斷增強差異化體驗。對廠家而言,這些都必須訴諸服務,對用戶而言,體驗在產品之前已經開始了。因此,服務的實質是基于情景的可擴展契約關系,產品型企業需要把一次性買賣變成服務契約,傳統服務企業也需要更強調服務的情景化,而上述兩者都需要將“契約條款”不斷向新環節擴展。

服務天然是個性化的,當李書福說“從人適應汽車到汽車適應人”時,汽車就不再是冰冷的產品了;服務天然是智能的,最差勁的服務員在適應顧客方面的能力也要遠遠超出現在的各種智能系統;

個性化與智能化是對一個服務系統的結果性描述,而開放性、自適應、交互性和擴展性構成了對這個系統的狀態性和過程性描述:服務系統一定是開放的,這樣才能接納外部信息,一定是自適應的,這樣才能響應外部信息,一定是可交互的,這樣才能采取行動。

可擴展性是一個較新的提法,一方面,從客戶的角度看,服務必須要具備資源的可擴展性才能真正采取適當的行動;另一方面,從服務提供者的角度,可擴展性實際上提供了立足現有客戶關系疊加其他服務項目的可能性。當張瑞敏說“一個電器如果不能上網就等于零”時,他表達的是與客戶建立互動并擴展其服務內容的渴望。

最后,從商業模式上來說,產品的商業模式是所有權的讓渡,服務的商業模式是使用權的出租。

一個順理成章的問題是:個性化的成本如何被產業各方所接受? 典型的回答是,解構產業鏈再重構產業鏈,以企業為基本單位的價值鏈轉型為以要素為基本單位的價值網。很多人僅從規模經濟角度理解,認為“解構-重構”背后只是更細致的專業化分工帶來的效率提升。其實,參與重構的要素并不都來自于被解構的傳統產業鏈。其一是消費者,其二是平臺。消費者把自己作為要素投入產業協同和價值創造中去,其意義不在于提升了效率,而在于提升了有效性。平臺是幫助或代表消費者與產業各方互動的主體,提供一系列工具和服務,是多方價值共創的“場所”,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這兩個要素的加入,真正改變了產業資源配置方式,實現了成本整體優化配置。值得指出的是,扮演這個平臺的不限于某幾個企業,而是整個互聯網社區協作的結果。

這些產業邏輯沒有一個從互聯網本身出發,但互聯網是實現這些邏輯最理想的載體。首先,產業邏輯強調消費者導向,沒有比互聯網更大的消費者社區了;其次,互聯網允許多方無限制接入的開放性,與Iaas資源的經濟性和Paas的可復用性相配合,是發揮范圍經濟的理想基礎設施;最后,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使得實體世界及現實流程的全面數字化成為可能,進而使得實體運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享有數字世界的經濟性。這種經濟性,就好比傅里葉變換將函數從時域變換到頻域,極大地簡化了時域計算的復雜性。

盡管如此,如果脫離了對具體行業的理解,泛泛地理解數字化浪潮(現在叫互聯網+)只能是非常膚淺的。在把握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信息不對稱、強化消費者導向等一般性規律的同時,傳統產業供給側的特征比如鏈條長短、市場集中度、政策環境、信息化水平和轉型動力等,對理解互聯網如何影響傳統產業以及傳統企業如何利用互聯網,也就是“+”是如何發生的,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互聯網對不同行業的創新效應有所不同。對有些行業具有破壞性,還有不少是延續性的,比如那些離消費者較遠的上游環節,如原料挖掘、機場運營、煉油等。破壞性創新是指創造出一個具有新價值主張的新市場,最初是非主流的但最終會發展到替代現有市場。延續性創新是指改進現有價值主張但不替代現有市場,當這種創新以一種未被意料的方式發生時被稱為突破性創新,否則就是漸進性創新。

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互聯網帶來的破壞性讓人印象深刻。但隨著服務互聯網與物聯網漸入佳境,互聯網創新越來越需要與傳統要素協同共生,破壞性創新的幾率在下降。由于互聯網已成為開放的、泛在的、被廣為關注甚至過度期望的生產要素,它也越來越難以發揮“未被意料”的作用。

其次,互聯網對不同行業的影響方式有所不同。在消費側,渠道的數字化、產品的數字化和服務的數字化是對傳統行業施加影響的三種基本方式。傳統媒體行業的內容、媒介及傳播方式都受到影響,醫療行業則主要是渠道受到影響,醫生提供的專業診療服務和藥品本身并無二致。家電行業,產品智能化,渠道電商化明顯,服務則從傳統的售后服務轉為智能服務。

上述兩個維度相對獨立。也就是說,一種影響方式即可能是破壞性的,也可能是延續性的,既可能是突破性的也可能是漸進性的,這種差異性取決于該行業本身的特征。以產品數字化為例,有些產品被替代了如報刊、相機膠卷和短信等;有些產品被改造了如手機和家電,而手機從Symbian和Linux到iOS和Android可稱為是突破性創新,家電雖然也在向智能化演進,但目前還只能算漸進式創新。

很多人都會認為渠道面臨的創新必然是破壞性的,實則不然。比如書店和4S店,前者生存困難歸根到底是因為圖書本身的標準化,渠道無法提供足夠的增值,后者短期內很難被替代是因為汽車購買及后續使用是一個復雜過程。只會賣貨的渠道面臨壓縮,但一些互動體驗仍然離不開渠道合作伙伴,企業要做的是把它們以用戶為中心組織起來。比如,沃爾沃的車載系統能夠把故障自診斷結果通過云端傳輸給其首選經銷商,經銷商會根據故障情況主動與車主聯系。至于醫療服務和教育服務的渠道,即醫院和學校難以被替代的原因更復雜了。

可見,互聯網僅是實現產業邏輯的手段,互聯網創新必須與原有產業體系相結合才能奏效,如何讓這種手段發揮最大價值,根源在產業邏輯本身。

互聯網作為一個產業可以自成價值體系,而互聯網作為一種要素無法獨立創作價值。之所以不同的產業中互聯網發揮的作用不同,是因為同一要素在不同系統中其性質、地位和作用必然有所不同。

產業價值系統由多種要素構成,互聯網是一種不同尋常的要素,因為這是一種“能改變結構的要素”,能夠把其他要素按照新結構融合起來。為什么能改變結構?因為它能夠對諸多要素施加影響,比如消費者、生產機器。但在改變后的結構中,它仍然只是要素,決定系統功能的仍然是結構。我們并不能因為某個手段達到了目的就把手段本身視為目的。

5 “互聯網+”到底是什么?

站在互聯網邊上,我們發現借助物聯網與服務互聯網的良性互動,互聯網將從數字世界延伸至實體世界,深入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互聯網在第一個十年創造了自成體系的數字世界,而當它要延伸到非它所創造的實體世界時,一定會發生碰撞和妥協。

跳出互聯網,我們發現在上述過程中,產業演進有其自身的邏輯和約束,互聯網需要與其他傳統要素一起按照產業邏輯發揮作用。變化在于,利用互聯網要素的不再是當前的互聯網企業,把互聯網要素使用得最好的,也未必是當前的互聯網企業。互聯網要素的供給是完全開放的,未來所有的企業都將是互聯網企業,現在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將是傳統企業。

那么,到底是互聯網重塑傳統產業演進的邏輯,還是傳統產業演進的邏輯改變互聯網發揮作用的方式?何分彼此!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對于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而言是平等的,新的道都需要去重新領悟、融會貫通。

這不是跨界打劫,這是融合新生。生產要素不可能單獨創造價值,對在位的互聯網企業而言,想象空間大幅擴展的同時也意味著獨立發起破壞性創新的幾率降低,其角色主要還是創新使能者。互聯網與各行業之間的跨界只是表象,真正有意義的是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的融合、生產側和消費側之間的融合、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融合。

關于何謂“互聯網+”,整理此文時赫然發現,兩會授權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相關詞語的注釋》中居然早已給出了回答。頓時暗恨那兩家的宣傳機器之強大…以至于我誤以為不存在官方解讀。

“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行動計劃將重點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別

——下劃線摘自《政府工作報告中相關詞語的注釋》

對比《報告》和《注釋》可發現后者:(1)明確指出“互聯網+”代表經濟新形態,而互聯網是形成該形態的基礎設施和生產工具;(2)在技術要素中減少了“移動互聯網”,在融合對象中增加了“生產性服務業”;(3)明確指出“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

除了視“互聯網+”為一種新經濟形態而非過程之外,其他的都與本文的解讀一致。尤其是明確了互聯網的手段、工具和支撐性作用,與《報告》中“互聯網為載體”的表述是高度一致的。并且,明確提出了互聯網支撐的是“產業智能化”,支持了本文對產業邏輯的強調,也為后續展開大數據的論述提供了依據。

6 傳統企業怎么做?

本節并不打算給出一個完整的框架。僅就前面對“互聯網+”的理解而言,談一點意見,也就是傳統企業如何利用作為要素的互聯網。

很多人認為互聯網+就是要和互聯網公司合作,尤其要和BAT合作。這種觀點在現階段具有一定必然性,因為它們幾乎壟斷了互聯網要素的供應。但是,隨著互聯網進一步發展,企業數字化技能和互聯網思維普遍養成、傳統企業會建立自己的用戶體系、大量的數據產生于傳統企業、入口無處不在、海量API能力被商品化,這種寡頭局面一定會瓦解。據埃森哲,2014年前7個月,中國零售和消費品公司為獲得數字能力而發起的并購就高達28起,超過2012和2013年總和。

首先,互聯網的要素市場是完全開放的。互聯網開放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基礎要素的開放,比如電子商務市場和社交市場雖被壟斷,但這并不構成企業使用電商和社交要素的門檻,自行建立一個電商網站和社交工具完全可行。第二個層次是互聯網基礎業務的開放,比如巨頭們的各色開放平臺。各種封殺表明,第二層的開放性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所以,我這里主要指要素層面的開放,這是互聯網創建以來賴以發展的基本精神,在圖中比喻為“菜市場”。

其次,利用互聯網要素的方式有多種。剛才談到的第二層開放,實際上就是BAT們利用互聯網要素(面粉)做成了自身的互聯網業務(包子),然后以此服務于傳統企業,在圖中對應的是酒店后廚。但互聯網可以容納BAT開五星級花園酒店,也可以容納創業屌絲開街邊小店,也可以容納傳統企業拎著菜籃子逛菜市場,總之,吃包子的是傳統企業,但做包子的并不一定是現在的互聯網企業。比如,企業如果要在自家app(包子)里引入社交要素,并不一定需要接入微信,可以使用融云的SDK迅速獲得內置的IM能力(面粉),這樣就可以不受制于人。包子市場已經被壟斷了,但類似于融云這種面粉提供商會越來越多。

最重要的是,傳統企業要高度重視自主能力培養,自主掌控互聯網化進程。傳統企業才是“互聯網+”的主力軍。這個過程不僅要與BAT等先行互聯網企業合作,更要不斷強化自身直接獲取、使用互聯網要素的能力。這么說吧,不管是去五星級酒店還是街邊小店,正經過日子的都得有自家廚房,自己也得練把手。為什么呢? 有下面4個好處。

葷素搭配-還是拿包子來打比方,包子有很多種,有肉包子有素包子,BAT們會提供一個包子以及很多餡料選擇,甚至還有一票自由執業廚師給你定制餡料。但是,如果企業能選的只能是餡,不能選擇包子還是手搟面,是不能保證營養的。BAT的包子美味不能錯過,但于此同時也要多渠道去尋找最優的營養。

豐儉由人-上了互聯網企業的平臺,規則的制定權不在你,不大可能有大的談判空間。現在淘寶流量是很貴的哦,因為與你競價的不僅是你的同行,還有其他利潤率更高的行業,賣水果和雞蛋的怎么可能在淘寶首頁上和賣服裝的搶廣告位?在上文提到的農產品O2O公司,它刻意避開淘寶,一是那里有很多良莠不齊的競爭對手,二是他從房地產商那獲得轉化率更高的線下流量。

冷暖自知-得益于對行業和自身的深入理解,在某些領域傳統企業的廚藝完全可以超越酒店廚師。信息不對稱是廣泛存在的,BAT們可能更了解消費者,但它不了解行業特征。比如,電信運營商渠道亂象的問題,電子商務顯然可以有所幫助,那么誰來做這道菜呢?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商巨頭還是運營商自身?答案是后者,因為通用電商平臺不可能專門為運營商去優化其架構和功能,而運營商也不可能把一年幾百億的渠道補貼投入到一個外部平臺上去。

私房調理-當幾家“開放平臺”說服越來越多的企業把關鍵流程交由它們托管時,這些企業如何獲取差異化競爭優勢呢?每個企業總得準備點自己的私房菜。這時既不能指望包子,也不能指望面粉,還是得指望自家的廚房和大廚。如果說互聯網公司是做包子的,融云等是提供面粉的,傳統IT廠商就是幫助搭建廚房的,三種力量一個都不能少。但最重要的還是企業培養出既懂企業實際、又具備互聯網思維和過硬的數字化技能的自家大廚。


  推薦閱讀

  養車點點致廣大用戶和合作伙伴的一封信

  親愛的養車點點用戶和合作伙伴:  近一個月的時間,網上流傳著“關于養車點點價格欺騙、被某某產品秒殺”的不實報道,我們一直沒有正面給予回復,只是低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亞信數據侯宏:BAT們的互聯網+,傳統企業如何看?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5/20150429/295972.html

樂購科技部分新聞及文章轉載自互聯網,供讀者交流和學習,若有涉及作者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以便更正、刪除或按規定辦理。感謝所有提供資訊的網站,歡迎各類媒體與樂購科技進行文章共享合作。

網友點評
我的評論: 人參與評論
驗證碼: 匿名回答
網友評論(點擊查看更多條評論)
友情提示: 登錄后發表評論,可以直接從評論中的用戶名進入您的個人空間,讓更多網友認識您。
自媒體專欄

評論

熱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专区欧美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在线观看国产视频 | 欧美a色爱欧美综合v |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黄大片在线播放 |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io |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人人揉揉香蕉大青草 | 欧美在线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播放 | er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 | 国产网站在线 | 日韩精品 电影一区 亚洲高清 | 在线免费一区 | 国产宾馆自拍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 免费看一级毛片 | 四虎影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天天舔天天干 | 久久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高清自拍 | 亚洲第七页 | 欧美一级色图 | 国产va在线播放 |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色在线 |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激情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超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