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正處在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多種因素制約,特別是過剩經濟形態的形成,經濟增速已經回落到中速增長時期。需要警惕經濟下行壓力長期化的風險。問題是我國仍有很多經濟發展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仍處在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因此,政府調控,加快潛在需求釋放與經濟下行壓力博弈就成了中國未來經濟演變趨勢的重要特點。
一是由于腐敗和體制改革遲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許多發展中國家在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之后,由于貧富差距過大,出現兩極分化,造成經濟增長停滯、社會不穩定、政局動蕩等問題,被稱為 “中等收入陷阱”。我國成功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是個現實問題。
二是我國城鎮人口7.3億。占總人口53.73%。城鎮化建設實際是一場全面深刻社會變革。沒有農業人口進城和城鎮化發展,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農民工進城不僅為城市經濟建設做出貢獻。而且幾億農民工也為擴大消費,擴大我國經濟生產規模發展空間做出了貢獻。按著中央規劃,到2020年中國每年還要有還要有1000農業人口進城。問題是我國過剩經濟形態的形成和經濟增速的放緩,增加了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和結構調整的困難。增加了就業的壓力。
三是解決包括中西部城鎮化建設,基礎設施和交通建設,加快經濟布局結構調整,解決2.69億農民工的城市公民問題,解決包括6400萬留守兒童與父母團聚在內的超過3億人口的百姓安居保障房建設,還有未來近一億農業人口進城帶來的就業增加和消費總量增長機會。正是這些潛在建設需求需要中國繼續保持合理的投資建設增速,才能支撐中國經濟繼續在合理范圍內保持穩定增長。
我國正面臨反腐敗、深化改革、調結構、惠民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艱巨任務。但這些任務都是一個漸進過程。都需要經濟穩定的支撐。衡量GDP增幅的合理性需要看:如果許多行業企業陷入較長期的經營困境;如果改革釋放潛在需求和改善民生安居上進展緩慢,明擺著的潛在需求因改革不到位而釋放不出來;如果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不利于農業人口向城鎮就業轉移;如果環境污染繼續嚴重。就說明中國經濟調控和運行質量仍存在問題。而保持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穩定增長就必須保持對釋放潛在需求要有一定的投資政策拉動力。正是針對中國經濟連續兩年多的下行壓力,前一個階段寫了“警惕經濟下行壓力的長期化”“房地產市場震蕩中的曙光”等許多關于保持合理投資拉動、確保經濟穩定與改革協調關系的文章。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時代課題。不論事業多么艱難,道路是否曲折,期間多么長久,中國政府都必須解決它。如果解決不好只能延緩中國社會經濟的進程。
實際上,反腐敗、深化改革和在經濟面臨長期下行壓力的不利條件下,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的穩定運行是今年黨中央和政府的三大任務。其深遠的影響意義都將寫入中華名族崛起的史冊。當前難度最大的恰恰是實現經濟的穩定運行。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的長期化,決定了政府調控政策與經濟下行壓力博弈,保持經濟合理范圍穩定增長將是長期的任務。
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中國目前所處經濟發展階段和運行態勢都是前所沒有的。政府調控思路在同經濟下行壓力博弈中終于擺脫了所謂“|不搞投資拉動”這種似是而非,脫離實際的輿論干擾。一方面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開放對民營企業投資禁區的限制,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減少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財政,盲目擴大投資,導致投資收益率逐年下降的趨勢和繼續增加產能過剩的壓力。另一方面,面對產能過剩壓力和加快潛在需求釋放的客觀要求,需要適當增加開發潛在需求的投資力度,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緩解產能過剩壓力。政府的調控政策正是把握住了這些合理的辯證法,在高鐵、交通建設,百姓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集中發力,合理加大社會投資建設力度。預計今年僅高鐵建設就突破8000億元,全年完成公路投資14700億元。百姓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也將超過1萬億元。正是政府經濟調控政策的日趨成熟,才使近期中國經濟終于顯示了止落回穩的良好變化趨勢。
下半年經濟形勢和鋼鐵市場走勢會好于上半年
李克強總理今年6月6日提出今年經濟發展“上半場”表現不俗,“下半場”要勇奪佳績。從保證下限不越過7.5%的講話中可以看出:政府會在下半年全力實現經濟穩定的調控目標。特別是從7月29日中央政治局關于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傳遞了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信息。會議提出了要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準確把握近期目標和長期發展的平衡點,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結合點。提出我國經濟發展必須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很多問題難以解決。很顯然穩定合理投資增長是穩定經濟的關鍵。
這就為鋼鐵市場穩定運行提供了基礎性條件。我們有理由預測,下半年經濟形勢和鋼鐵市場形勢會好于上半年,就是基于上述認識。其基本區別在于上半年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下半年經濟會改變下行趨勢,與上半年7.4%相比甚至會出現經濟增幅小幅回升的趨勢。
在經歷了鋼材市場長期煎熬后,李克強確保下半年經濟增長7.5%的講話,給中國市場帶來了新的希望和信心。近期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于回升到50%以上。中國股市更是從中國經濟終于走向穩定、向好的趨勢中受益最大。今年下半年股市漲幅可以達到30%。讓市場感到了經濟將步入合理穩定增長態勢的信號,以及帶來市場信心的恢復。
今年下半年中國以鐵路、交通、水力、環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區域新型經濟帶建設為主要目標的投資建設發力構成了經濟穩定運行的新亮點。也為這一領域的工程結構用鋼提供了新的市場需求機遇。
問題是即使下半年經濟形勢好于上半年,經濟拉動鋼材總需求也不會有很大的變化。畢竟政府調控的目標是經濟穩定,畢竟已經龐大的總量規模使鋼材消費低增長,甚至不增長的時代已經到來了。因此下半年經濟的利好給鋼鐵行業市場帶來的價格回升機會是有限的。只是希望鋼貿商把握好這種有限空間的機會,改善自己不賺錢、或微利的經營條件。
房地產市場仍是中國經濟在下半年最主要的風險
下半年中國經濟運行中也存在風險。主要是對房地產市場震蕩的擔憂。但是2.69億城市農民工和6400萬留守兒童,以及畢業多年的大學生中許多人仍然無家可居。中國這個近百萬億的巨大民生潛在需求長期以來,并沒有在實踐上成為居者有其屋的小康社會發展目標,房價下行地方政府承受最大壓力。這就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畸形。這也是為什么說解決百姓安居問題是房地產市場改革的真正目標。也是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
今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2019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繼續回落。政府定向發力,出臺了一萬億資金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設。最近銀行將提供6000億元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明顯地提速。從北京市2015年將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100萬套,住房保障覆蓋面將達到45%,以及從加快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中可以看出,百姓安居問題已經提到了政府社會發展目標規劃中。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也是政府的千秋功業。只要房地產建筑材料市場供需關系基本穩定,市場高房價回落這種軟著陸就不會對中國經濟穩定運行產生大的沖擊。同時政府部門的政策仍是穩定房地產市場,意在穩定經濟。更何況擁有多套住房的人大都是有經濟實力的人。因此,今年高檔商品房價格回落是大趨勢,但房地產市場不會出現崩盤的局面。這種趨勢有利于鋼鐵市場的穩定。
推薦閱讀
最新消息: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舉辦的“移動電源測試與認證技術研討會”于30日在深圳金中環酒店圓滿落幕。會議目的主要是幫助企業提升技術水平,規>>>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5/20140811/29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