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布4G牌照(TD-LTE),結合無線通信與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正式進入商用時代。比3G時代高30-40倍帶寬,幾乎滿足所有用戶對無線服務的需求,真正實現移動互聯的美好前景,催生了資本市場的熱捧和相關產業的無限憧憬。
技術的進步往往不只是對原有技術的替代,更多的是一種運營模式的顛覆。首先,用戶消費習慣的深度改變將影響到互聯網的內部結構,無論是視頻、微博,還是新聞客戶端,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體驗超過臨界點之后,就不會長期固守PC平臺。4G的出現大大加速了移動互聯網的進程;其次,以視頻為核心的各類應用打開了想象空間。視頻通話、視頻會議、幼兒監護等都可以通過手機和APP得到實現;第三,物聯網等衍生應用的發展。物物通信本身需要借助新的技術,原來成本較高的應用有可能通過軟件和APP方式來解決,從而推動物聯網的發展。比如車聯網,就可以實現在移動狀態下的數據交換,無需借助GPS等方式。
雷軍說,站在時代趨勢的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天”的確變了,我們當然也得變!不過,萬變不離其宗的又是什么?是人與人、人與組織之間進行溝通的信息和相互協作的目標訴求。
溝通是社會個體之間以及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信息傳遞、信息交換與信息共創,是意義、態度和感情交互,是影響行為和過程的一種方式。溝通是協作的必要前提與保障。溝通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協作的效率。包括4G技術在內的溝通技術和方式讓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組織中的任何成員以各種方式進行有效溝通的統一通訊與協同(UC&C)引擎支撐起了協作型組織的運轉。

由致遠軟件編撰、世界知識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協同創造價值》指出,在非物料操作性工作和運營管理性工作中,溝通既是協同工作的條件和過程,也是工作的狀態和結果。有人說:溝通即商務、溝通即人生。從組織(如企業)角度來說,溝通會發生在不同的層面:信息(知識)共享訪問(Accessing)、信息主體連通(Connecting)、互動協作(Collaborating)。而有效溝通包含三個條件:平等溝通、過程可查、達成協同。由上圖可以看出,“溝通協作”作為“協同九宮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期待基礎性的作用,“不溝通無協作”,更談不上協同了!
從主體對象的角度看,溝通的種類可以分為三類:“人-機”信息的溝通,指個體對組織(企業)信息系統(數據庫、知識庫、信息門戶、網絡社區、應用系統)的訪問、登錄、增刪、修改等行為;“人-人”之間的一對一溝通:談話、電話、短信、視頻聊天等;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溝通。
溝通的充分或通暢與否直接與決策有關,或拖延,或停滯,或沒有達成共識、協同,影響效率。在組織的各個業務信息系統中建立起統一的溝通通道和引擎;在所有信息流程中支持各種方式和各種類型的信息共享;實現各類行政、業務審批及時、快捷,不受異地約束;支持移動互聯方式的信息溝通;支持BYOD;構建支持流程過程的溝通流程機制;溝通過程實現可視化監控、記錄日志、回溯查詢等。
4G網絡和手機功能的大量應用讓信息不對稱的情形大大減少,溝通的效率大幅提升;通訊(Communication)延展了人類的溝通,這種泛在互聯的普及發展使得信息聯通的規模超越某個臨界點,從而展現出嶄新的世界。這將改變我們的社會結構,改變包括企業在內的社會組織的結構和運轉方式。溝通互動本身就是信息協作的過程,這才是溝通的真正內涵和目的。(作者:ENI 經濟和信息化 季獻忠)
推薦閱讀
四川移動小米3代上架899元 支付成功發貨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4G來了!哪些東西不會改變?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5/20131211/29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