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聯合創始人兼CEO凱文·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
今年6月出版的美國《名利場》雜志印刷版刊文稱,2012年春天,Instagram在硅谷創造了一個神話:這家成立短短18個月的公司,被Facebook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但對于聯合創始人兼CEO凱文·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來說,這卻更像是坐了一次過山車,他是在多次錯過機會后,憑借兩次“靈光一閃”,才最終成就了這筆轟動業界的交易。
以下為文章全文:
那個改變凱文·希斯特羅姆一切的時刻沒有留下任何影像。但如果有,應該大抵如此:一個又高又瘦的奔三青年頂著滿頭烏發,坐在加州帕羅奧爾托鐵路換乘站的長椅上。整個畫面是一片棕褐色調,間或摻雜著歲月的痕跡,凸顯出整個畫面的厚重氛圍。
那是去年4月的初的一天,希斯特羅姆正在等待他的創業伙伴麥克·克雷杰(Mike Krieger)從舊金山趕過來。此時此刻,希斯特羅姆剛剛從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家中離開,兩地距離不遠,所以他仍在消化這位Facebook創始人兼CEO所表達的意向:他要收購Instagram。這款由希斯特羅姆和克雷杰共同打造的圖片應用雖然才剛剛發布18個月,但扎克伯格卻開出了天價:整整10億美元——包括3億美元現金,剩余部分則用Facebook股票來支付。要知道,那個時候的Facebook正處于IPO(首次公開招股)前夕,所以這份要約的確十分慷慨。
再看看Instagram的規模和資歷,這個價格更是讓人感覺不可思議。彼時的Instgarm只有13名員工,工作環境更是簡陋,只能偏居于舊金山南部的一隅。不過,他們還是用了一年半時間吸引了3000萬iPhone用戶,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這款應用的三大特色:既可快速上傳照片,還能迅速美化圖片,最重要的是,好友都能十分便利地通過網絡查看這些照片。就在一周前,他們還剛剛推出了Android應用,第一天就俘獲了100萬用戶。更令人叫絕的是,雖然這款應用分文未入,但早已吸引了風險投資家的關注,即將以高達5億美元的估值完成了新一輪融資。但扎克伯格的報價比那整整高出一倍,讓希斯特羅姆坐在長椅上陷入了沉思。
咔嚓。如果非要給Instagram和希斯特羅姆的“錢途”一個定格,那就在此刻。
創業之初
多年以來,希斯特羅姆的生活一直都很美滿。他成長于波士頓郊區的一個上層中產階級家庭。這樣的小鎮上隨處可見聰明過人、志向遠大的家長,帶著一幫同樣聰明過人,也同樣志向遠大的孩子。
希斯特羅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在附近的米德賽克斯寄宿學校念完高中后,他考上了斯坦福大學,早早地打開了通向硅谷的大門。“在當年的東海岸,通過創業迅速致富的觀念還沒有形成。”希斯特羅姆說。
但在西海岸,這種文化早已深入人心。2006年,希斯特羅姆來到斯坦福,就讀于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在一家后來改名叫Twitter的公司完成實習后,他在谷歌干了將近3年,接著又到一家名叫Nextstop的旅行網站呆了一年。之后,希斯特羅姆開始自主創業,成立了一家叫Burbn的公司,也就是Instagram的前身。這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游戲性服務,按照硅谷的古怪風格,它的名字源于希斯特羅姆最喜歡的波旁威士忌(bourbon)。
出生于巴西的克雷杰則一直在沿著更加傳統的技術道路發展:從斯坦福畢業后,來到舊金山的一家名叫Meebo的熱門社交媒體公司擔任工程師和用戶體驗設計師。克雷杰2004年來到美國,他最初想當記者,后來讀的專業是“符號系統”,這是一種不太常見的學科,將計算機技術與認知科學整合到了一起。雅虎CEO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和LinkedIn創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當年讀的也是這個專業。
在Instagram的故事中,克雷杰似乎總是默默無聞。但在希斯特羅姆嘴里,他卻是這款產品的靈魂人物,尤其是在編程上。
希斯特羅姆和克雷杰的故事開局非常老套,遵循了硅谷創業伙伴典型的邂逅橋段。雖然他們早在斯坦福讀書時就已經相識,但真正的友誼卻是在很久以后在建立起來的。那時,他們總是能在舊金山的同一間咖啡館偶遇,一來二去便打成一片。克雷杰回憶說:“我們見面后會交換些信息。我會說,‘嘿,你試過這個沒有?’然后給他看一個很極客的新東西。我想我們都明白,我們倆想一起干點事情。”
希斯特羅姆一直在努力開發Burbn項目。2010年的一天,他們二人又湊到一起喝咖啡,希斯特羅姆對克雷杰說:“嘿,說真的,你想不想跟我一起創業?”克雷杰立刻表達出興趣。“我腦海里馬上浮現出一幅圖像:我在舊金山工作,做我喜歡的事情,而且只有我們兩個人。”他回憶道。
他們不缺錢,很快就吸引了50萬美元投資——有25萬美元來自硅谷著名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另一半是Baseline Ventures合伙人史蒂夫·安德森(Steve Anderson)提供的。不過,Burbn從一開始就碰上了困難,主要是因為他們與其他資歷較老的熱門簽到服務沒有多大區別,包括當時紅得發紫的Foursquare。用戶可以通過這類產品分享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推薦給好友。就連Burbn的格言都顯得很蒼白:“為現實世界打造新的通訊和分享方式。”
更糟糕的是,Nextstop,也就是希斯特羅姆早先供職的那家旅游網站,很快就要賣給Facebook,而希斯特羅姆幾年前也差點到Facebook去上班。“真實太搞笑了,我錯過了Twitter那條船,又錯過了Facebook這條船。”他說。
起起落落
與很多創業公司一樣,克雷杰加盟后,希斯特羅姆立刻告訴他,他想重新發展Burbn,轉向一個新的創意。在硅谷的創業圈里,這被稱作“旋轉”(pivot)。這其實是一種客氣的說法,意思是你搞砸了,要重新開始。
于是,這對創業伙伴開始挖空心思地重新評估Burbn,最終決定以Codename這個半開玩笑的名字開發一款新服務。最關鍵的在于,他們放棄了速度緩慢的網站,轉而開發應用,于是,便不可避免地投入了2010年6月剛剛發布的iPhone 4的懷抱。
但他們真正的突破還是源自理念:“我們想,干嗎非得做可以傳圖片的簽到服務,為什么不做可以簽到的圖片服務?”
推薦閱讀
據道瓊斯風投資源 (DowJones VentureSource)日前發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中國風險投資報告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國創投融資較上季減少,投資繼續下降。第一季度中國創投支持公司的并購活動較去年第四季度增加。而該季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nstagram創始人:多次錯過機會 也曾被拋棄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30508/268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