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訊 4月7日消息,《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報告》于4月6日在博鰲論壇2013年年會上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小微企業正在探索和實踐可行的轉型升級之路,衍生了新的融資需求。目前中國小微企業融資依舊步履艱難,期待融資機制的創新。
銀行仍是融資首選 融資成本偏高
“金融轉型中的小微融資創新”是該報告的關注焦點。報告中提到,銀行仍是小微企業融資的首選渠道,但依然存在較大改進空間。在爭取外部融資時尋找資金來源的優先順序方面,有66.7%的小微企業主將向銀行貸款排在了第一位。關于在向銀行融資時所遇到的問題,“貸款到位時間較長”反映最為集中,達45.8%。
同時,約四成小微企業有借款,微型企業相對于小型企業更傾向于向親戚朋友借款。三分之一的企業希望得到長期資金支持。經營期限在1年至3年、資產規模在100萬元至300萬元的企業融資滿意度較低。四成企業融資成本超過10%,兩成企業存在一定還款壓力。
關于融資成本,31.8%的小微企業主認為成本最高的借款方式是向銀行貸款,占比最高。很多小微企業表示向銀行貸款雖然名義利率較之其他方式并不高,但包含著很多隱形要求,一些放貸還附加了相應比例存款、購買理財產品等硬性要求。
小微企業現身說法 盼融資成本能降低
“我們在融資過程中,主要還是同銀行合作!背啥即竺牢锪饔邢挢熑喂究偨浝黻愜姳硎,我們現在還沒有嘗試從小貸公司進行融資,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正規的第三方平臺。
在談到融資環境時,陳軍指出,希望能夠降低貸款利息,雖然現在銀行貸款利息為6%,但是實際貸款下來利息一般在20—30%之間,小微企業不堪利息重負。同時,貸款擔保環節中,在抵押物不夠的前提下,期望能實行聯保,即幾個有擔保能力的人同時擔保,但是聯保范圍應該擴大,不僅僅限于同行擔保,同行之間歸根到底還是存在競爭。
擴大融資渠道 互聯網金融成新生力量
近年來隨著小微企業的迅速發展,小微企業的融資狀況正得到更多重視,更多的銀行機構將小微企業融資服務作為轉型的重要方向。
巴曙松指出,一些具有先進理念和技術的銀行通過產業鏈金融等方式切實為一些小微企業部分解決了融資問題,小貸公司等機構的興起也增加了小微企業融資的可獲得性。此外,互聯網金融也正在逐漸打破傳統企業金融服務模式,成為小微金融發展的新生力量。
據了解,“小貸公司+平臺”的阿里金融,作為一種融資全新模式,在成立之初便吸引了行業內的眼球。阿里金融在線上就可以完成貸前貸后的所有流程,不僅簡化了流程,提高了貸款放行速度,同時電商利用自身數據庫有效降低客戶搜索成本以及信用風險。
巴曙松同時表示,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小額貸款企業6080家,從業人員7萬余人,僅去年新增貸款就達2005億元。如此眾多的小貸企業,下一步的發展不應該直接轉為村鎮銀行,而是成為金融公司,金融公司不僅可以發放貸款,還可以吸收大額存款,甚至再過幾年也可以直接申請銀行牌照。(黃河)
【想看更多互聯網新聞和深度報道請關注樂購網官方微信。(微信號:樂購網)】
推薦閱讀
“大數據”概念持續火熱,國內外眾多大公司及新創企業紛紛涉足這一代表未來趨勢的領域。近日,互聯網專業數據服務提供商晶贊科技宣布與北極光創投、英特爾投資正式簽署融資協議。為此,記者就數據服務這一新興市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小微企業融資難 專家建議擴大融資渠道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30407/264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