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某連鎖企業的員工攜公款1萬余元潛逃,老板向派出所報案后被拒,理由是:挪用資金不夠2萬元,不足以立案。在向“法律管家”(YesMyLaw.com)——一家提供低成本、一站式在線服務的網站——咨詢后該老板得知,這屬于一例“職務侵占”的經濟犯罪,應當向經偵部門報案,而且在上海的立案標準為1萬元。最后法律管家甚至還幫助這位老板找到了經偵支隊的報案電話,順利完成報案。
怎么想到這個生意的?
據法律管家聯合創始人馬強介紹,上述案例正反映了中國中小企業法律應用的普遍現狀:大家在日常管理中存在法律漏洞,法律意識淡薄,出現問題時不知道如何找律師配合;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一方服務水平良莠不齊,成本高昂。“其實很多律師的業務量嚴重不飽和。”馬強說。
2011年8月,馬強聯合在法律界有著近10年工作經驗的律師周雪爽,創辦了專門為中小型企業提供在線法律服務和推薦律師的網站——法律管家。針對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勞動人事合同、債權債務、知識產權、投融資,甚至婚姻財產等問題,提供一站式的法律服務和咨詢。
怎樣發展商業模式?
法律管家跟美國的Legal Zoom和Rocket Lawyer的業務模式有點相似。馬強并未照搬照抄它們的模式。據他了解,它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做線上法律文檔,針對企業和個人,而法律管家只針對中小型企業。除了做勞動人事、債權債務等針對企業的在線文檔外,法律管家還涉及律師的推廣和形象包裝等服務。此外,他們每月會請律師免費做數場線下法律公開課,一為提高品牌知名度,二是做市場教育工作。
馬強有超過10年的互聯網和品牌互動營銷經驗,周雪爽曾在金融、房地產、互聯網等法律領域有多年的累積。他們既懂互聯網又懂律師這個特殊群體。
如何盈利?
雖然設置了黃金、白金、鉆石三個等級會員制,但法律管家的有些服務費用依然低至300元/月。“如果律師原來收費為2萬元,到我們這里收費有可能會變成三五千元。”低價的前提是靠量取勝。法律管家會篩選部分優質的“核心律師”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接到的案子全部推薦給這些律師;他們還選擇了約30名精選律師進行外圍合作。事后,法律管家會向律師收取業務介紹費。為了保證服務質量,法律管家目前只接受律師所合作人級別的律師。
此外,他們還賣模塊化的法律服務包,共分為創業啟動、勞動人事、標準業務文檔等模塊。
未來的挑戰是什么?
馬強簡單算了一筆賬:光上海就有超過50萬家中小型企業,即使法律管家服務1萬家企業,也不過只有2%的市場占有率。他們的服務也是孵化器、投融資機構等組織的有益補充。
不過,在國內做在線服務并不容易。最大的問題是客戶在線使用服務的習慣不成熟,并存有信任問題。“要把資料傳給你,憑什么信任你?”所以馬強決定,堅決做好在線法律秘書,讓客戶服務有真實感。
點評:
上海中匯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焦克
通過提供一系列標準化法律服務,積累到一定客戶量之后,法律管家不妨提供更多個性化的增值服務。最大的挑戰在于,中小企業對法律服務的接受度有待提高,能否形成大規模的業務量會形成考驗。此外,跟手機結合,做移動法律服務也是不錯的切入點。
推薦閱讀
在深圳本土上市公司發展的過程中,大部分都得到風險投資機構的支持,風險投資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共生發展,既推動了一批知名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也促進了本土風險投資機構的快速發展,形成了相互促進,互利共盈的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法律管家:為創業者解決法律問題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901/82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