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視通拓海外“新田”: 掘金印尼OTT市場
在解決政策合規問題,將全面布局國內OTT新媒體市場的同時,百視通的海外“新田”也正在開墾播種。
近期,百視通與印尼電信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全面切入印尼的OTT(Over the topTV)網絡電視新媒體運營業務,據此百視通預計將可獲數千萬美元收入。
“這既是走出去的文化戰略體現,也是基于國內設備商運營經驗成熟基礎,中國新媒體內容運營商搶先開墾海外處女地市場的表現。”百視通副總裁陳浩源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出海是百視通打造全球網絡電視界“Amazon角色”的重要動作。
三網融合專家吳純勇認為,百視通將獲得在海外更為貼近市場的自主運營空間,同時結合一系列向產業鏈上下游的滲透,避免“管道化風險”,拓展出更大的業務運營和盈利獲取空間。
2億人口市場
印尼擁有兩億多人口。百視通新媒體總裁陶鳴成說,印尼是一個認同為內容付費習慣的國家,直播衛星、數字付費頻道都有著不錯的付費基礎。而且,目前為止印尼全國有線電視用戶數才剛剛超過一百萬,目前仍以開路電視服務為主,新媒體業務如IPTV、互聯網電視等還有著很大的轉化潛力。
這起合作起源于設備商做媒。彼時中興通訊與印尼電信合作提供設備,對方由此對中國國內的新媒體運營商產生了興趣。經中興通訊引薦,百視通與印尼電信開始接觸并最終達成合作。
接觸商談過程歷時一年,并逐步敲定了雙方合作的基調。今年2月,雙方簽訂了《互聯網電視多屏視頻業務聯合運營協議》,百視通海外業務也借此由單純性技術輸出升級為技術、運營、市場和內容服務整體解決方案的配套輸出。
根據協議約定,雙方聯合各自在技術、運營服務、市場拓展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共同運營印尼首個基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互聯網電視以及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等智能終端的多屏視頻業務。該業務已于今年3月底上線,預計在2至3年內覆蓋用戶達500萬,百視通據此可形成數千萬美元收入。
印尼電信將此設定為未來新的盈利增長點,其目標是到2015年年底前,信息、媒體和教娛技術增值服務的收入占比從2011年的9%增加到15%。
據了解,目前百視通在印尼本土有著一個8人的團隊,負責媒體內容、技術、設備廠商等的協同。
基于合作備忘錄,目前百視通也在考慮后續是否與印尼電信成立合資公司。“這可能將視日后系列海外市場開拓的本地化需求而定。”陳浩源說,未來將會是委托經營、合資公司等多種合資姿態并存。
自主運用空間
陳浩源將百視通布局海外的驅動力歸納為兩層。其一是中國的設備商在國際市場中擁有著強勢地位,而百視通多年來與之結成了深厚同盟,當設備商先期出海之后,也期望國內領先新媒體運營商能夠協同出征。
第二,驅動力在于,百視通在國內在技術、方案、系統和產業生態方面已有深厚積累,出海之后則可迅速以低成本復制占據市場,同時解決本地化市場的兼容、擴容、升級。
此外,海外還有著更多的運營想象空間。在國內市場中,近期廣電總局出臺的文件為百視通正式解決了在全國市場拓展的政策問題,確立了今年初百視通與CNTV合資進行國內市場推廣的地位。但國內廣電政策對內容播控仍有著諸多規定,同時合資公司的運營所得亦需與CNTV分成。
而在海外市場中,百視通將贏得更多的自主運營空間。
在內容方面,百視通發現其此前獲得的版權內容中不少與印尼本土市場需求存在著共性,如好萊塢大片、韓劇、NBA等體育賽事等。
在網絡分發方面,他們也不必再囿于國內市場因許可設立而有區別的IPTV及互聯網電視技術,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網絡質量特點因地制宜地自由配置。
最重要的一點是,海外市場的收入將歸百視通自己所有,不必像在國內市場那樣再行分成。
吳純勇表示,百視通出海為其爭取到了更大的貼近市場運作的空間,結合國內設備商日益成熟的設備“Turnkey”模式,其落地將越來越順暢,運營效率也將獲得提高。
推薦閱讀
7月11日中午,紅樓集團董事長朱寶良滿臉疲憊,但面對本報記者的采訪時,他仍毫不掩飾內心的欣喜。 經過7天7夜的談判,朱寶良最終與深陷財務危機的民營快遞公司上海希伊艾斯快遞(下稱CCES)董事長方元里等簽署了并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百視通與印尼電信簽署合作協議掘金印尼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712/75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