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目前還沒有從歐委會獲得正式的官方質疑,但據了解,主要是反傾銷和反補貼兩項調查。”針對歐盟委員會可能對中國無線通訊設備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一事,華為布魯塞爾辦公室及歐洲事務部總裁孫翱日前表示,華為一直尋求機會與貿易總司進行溝通,但溝通的數量、質量透明度都不夠。更指歐盟誤解國有銀行對華為提供低息貸款,甚至不用償還,但事實上,“與西方銀行相比,國開行提供的信貸條件并不優惠”。
“國開行的信貸條件并不優惠”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歐盟官員在一次閉門會議上告知27個成員國的代表,歐盟委員會已掌握“非常確鑿的證據”,證明華為、中興在內的中國設備商獲益于非法的政府補貼、并曾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歐盟境內銷售產品。并稱歐委會正在考慮對中國無線通訊設備產品依職權發起反補貼調查。
該案一旦成立,將標志著歐盟委員會作為歐盟的執行機構,首次主動立案進行貿易調查,而非為回應某些企業或某個行業組織提交的正式申訴而進行調查。
據知情人透露,華為來自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30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被認為是歐盟此次調查的核心。歐盟委員會的一份報告表示,在2011年,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制造企業受益于政府支持,其中包括來自國有銀行的“巨大”信貸額度。
以國開行為例,在2004年-2009年同意向華為的客戶提供100億美元信貸額度,2009年到期之后,其又將這一額度提升至300億美元。
“按照歐洲人的理解這是一筆低息貸款,甚至不用償還。”孫翱解釋稱,事實上,300億并不是信貸額度,只是合作意向協議。在該意向性協議下,國開行根據不同的項目情況,提出融資方案。“但與西方銀行相比,國開行提供的信貸條件并不優惠”。
孫翱續指,根據2011年畢馬威的審計結果,華為現金流只有不到15%來自外部融資,其他都來自公司自有的現金流運轉和員工持股計劃。“在這15%當中,有63%是來自國際性銀行,只有37%是來自中國的銀行,其中12%還是中國在海外上市的金融機構所提供的貸款。”
合則兩利斗則兩敗
隨著歐洲債務危機的不斷惡化,中歐之間的貿易關系正迎來新的挑戰。3月,歐盟和美國以及日本將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告到了世界貿易組織;還有報道稱,歐盟在考慮修改其政府采購法,其意圖是將中國排除在其采購法以外。此番歐盟密謀發起對國內設備制造商“雙反”調查,更激起強烈反彈。
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布魯塞爾呼吁歐盟克制采取貿易救濟措施。有不愿具名的商務部官員表示,貿易救濟調查一般都是調查機關根據企業要求提起的,“歷史上,歐盟從未在沒有企業提起的情況下,自主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如果傳聞屬實,中方不會容忍這種惡劣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
“如果歐盟對中國發起貿易訴訟,中國應該馬上向世貿起訴,同時對歐盟采取對等的回應措施。”清華大學貿易專家周世儉說。
據悉,歐盟將最快在本月對華為和中興發起貿易訴訟,中歐雙邊關系經歷考驗。知情人士透露,商務部也對歐盟在農產品、機電產品、通訊設備、風能等多領域的補貼進行調查,并掌握了相當的證據。
合則兩利,斗則兩敗。孫翱說,雖然歐洲對華為仍存在誤解,但歐洲一直是華為最重要的海外區域市場,它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業務拓展,還有意獲取當地人才,是華為提升全球化能力的重要資源。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6月6日早間消息,英特爾銷售營銷高級副總裁湯姆·吉爾羅伊(Tom Kilroy)周二在臺北國際電腦展上發表了主題演講,談到英特爾最新的移動技術,包括剛剛發布的Ivy Bridge平臺。 在長達1小時的演講中,吉爾羅伊展>>>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606/6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