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包括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以及復旦大學金融與市場資本研究中心主任謝百三在內的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當前形勢下重提國際板推出一事,不合時宜。
“此次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與當今國際國內形勢相比,明顯存在時滯。”劉紀鵬稱。“在國內資本市場內部問題尚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此時重提國際板推出的時機還不成熟。”
劉紀鵬表示,在處理資本市場相關問題上,應該盡快成立全國金融工作委員會來進行統一協調和布局,而不是各部委各唱各的調。作為負責“國際板建設”的重要專管部門之一的證監會,在此次八部委文件中并沒有參與進來,這本身就是一件很蹊蹺的事情。
在劉紀鵬看來,當前股市最重要是保持穩定。“應是新三板先行,其次才是國際板。”
同樣,謝百三也對國際板即將推出的消息表示了極大的擔憂。此前,包括匯豐控股、紐交所、路透社、可口可樂等在內的境外企業紛紛表示有意登陸國際板上市。
對此,謝百三表示,國際板的推出對我國經濟,以及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均不利。“因為它會讓境外企業在短時間募集、圈走比它們在自己本國本土發新股多得多的真金白銀,甚至多2-3倍的錢。”
截至目前,A、B股價差2倍以上的公司占了大多數,達60%。這就意味著如果境外企業發行A股,募集資金將比其在本國募集多得多。
因為B股中有不少境外人士在投資,他們用歐美及境外市場做比較而得出B股股價。此外,持有美元、港幣者均有能力去投資歐美等成熟市場股市。B股如貴了,他們就會棄B股而去投資外國公司。因此,當前B股價格相當程度上反映了A股在歐美成熟市場上市所應有的價格(甚至B股還比歐美市場貴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教訓也告訴我們,穩定增長的國民經濟應是保證國際板成功推出的首要前提。只有具有穩定資本回報預期的經濟體系才能形成資本進出的良性循環。
在上世紀日本經濟泡沫的近十年間,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市值規模曾經超過紐約證券交易所,當時很多企業都選擇到東交所上市,頂峰時該所吸納了高達130家境外企業。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經濟陷入長期蕭條,盡管日本隨后進一步實行金融體制改革,放寬管制,但日本國內市場依舊萎靡。境外企業希望借助上市以進一步深植于日本市場的初衷難以兌現,加之投資需求的銳減導致交易不活躍,隨著股價的暴跌,境外企業紛紛選擇撤退。
而韓志國對本報記者直言,A股市場應停止數量擴張,把重點轉移到提高上市質量上來。
“A股僅用了8年時間就走完了歐美股市100年的歷史。股市在數量擴張上走得太快了。當前股市根本不具備推出國際板的條件。”
韓志國稱,目前A股市場能出的利好都已出盡,接下來的是一個又一個利空。國際板、新三板都屬于重大利空,巨額融資需求烏云蓋頂,在沒有也不可能建立集體訴訟制度與損害賠償制度的情況下,退市也是不小的利空。
韓志國預計,如果國際板推出的話,首當其沖的將是藍籌股和B股,藍籌股必然要再下一臺階;而新三板推出的話,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則要再下一個臺階。
推薦閱讀
風聲鶴唳。在內憂外患雙重夾擊下,國際板傳言再度重創A股。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了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關于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適時啟動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試點。 6月4日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專家稱國際板推出不合時宜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605/6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