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后的年份中,失去核心資源的云夢塑料薄膜廠一蹶不振,2003年銷售收入幾乎為零,虧損接近1000萬。而同年富斯特公司盈利近2000萬元。2005年,富斯特正式提出收購云夢廠的國有股,云夢廠幾乎成了空殼公司。
2007年爆發的全國十大稅案中的無錫金鴻基案也與中包有關,中包無錫分公司原總經理曾整利用職務之便,將中包無錫分公司旗下的華東建設發展公司掏空,只留給華東公司數千萬的銀行債務。時任中包無錫分公司總經理的孫和璞曾向記者透露:“曾整至少從華東公司拿走1個億。”
2001年,中包旗下破產的公司共有27家,涉及資產21億元。這是時至今日中包都不愿提起的過往。
五年的托管工作,中包經歷了探索性的變革。中包安置政策性破產企業員工14000多人,化解中包公司債務風險近35億元,近30家破產企業獲得法院破產終結令。盡管如此,中包的發展依然處在艱難的探索之中。
一位熟悉中包狀況的人士表示,中包從鼎盛走向衰敗,除國家對其公司定位調整的客觀環境外,還有自身經營不善、觀念落后、體制機制僵化、創新動力不足、人才短缺、缺乏核心競爭力等原因。要想鳳凰涅槃獲得重生,必須解放思想,另辟蹊徑。
背水一戰:技術整合商的新生路徑
2010年2月5日,中包順利結束國投的托管,正式并入央企另一大國資經營管理平臺誠通集團旗下,中包再次易主。
當時中包仍有總資產約50億元,其中還包括大量經營不善的企業。中信建投分析師李磊當時曾認為:“中包并入誠通,可能只是為了單純供整合而劃撥。因為中包與誠通的各類業務相關度都較低,分拆在所難免。”
市場普遍認為,中包有價值的資產包括包裝原輔材料、包裝運輸檢測、包裝設計研究、包裝標準制定、包裝實體企業及地產等,誠通旗下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的上市平臺中儲股份(600787)正好與之對接;而誠通另一家子公司中國物資開發投資總公司旗下的粵華包B(200986)則正好對應包裝業務。另外,誠通旗下的中國紙業還實際控制岳陽紙業(600963)。
中包的所有業務似乎都有著明確的指向,而且那幾年,中包的確一直在從實體業務中退出。
另外一個大背景是,誠通定位是“資產經營、綜合物流、生產資料貿易、包裝紙業”,但中包的體量并不太大,不足以承擔獨挑其中任何一根大梁的任務。因此市場發出了“中包是否會消亡”的疑問。
宗堅表示:“那時候的確還有很多經營不下去的企業,但中包并沒有因此被整合掉。”
2010年,中包按照誠通集團馬正武董事長“做好加減法,甩掉包袱,遠近結合,突出一兩個重點和亮點”和洪水坤總裁“止血扭虧,斷后退夠” 的要求,進一步剝離不良資產,近兩年來,累計清理退出旗下104家瀕臨倒閉的企業,整合優勢企業20多家。這一輪退出潮,中包徹底化解了過去所有的債務,解決了生存問題。誠通集團董事長馬正武認為:“經過2010年壯士斷腕般的整合,現在的中包資產狀況優良,具備了輕裝上陣的條件。”
2010年當年,中包實現年贏利,資產規模在誠通集團內部14家子公司中大約排到第四位,達到了宗堅心目中的理想標準:“正適合從事技術創新型的工作。”
中包總公司為中包研究院劃定了五個領域的研究工作,包括包裝科技研發、包裝集成服務、包裝設計咨詢、產品包裝測試、包裝精品制造等領域。引入GII之后,這些領域都會有針對性的項目帶入中國。
宗堅表示:“創新所需的資金,中包和誠通都會有投入,我們也在積極爭取國資委層面的資金扶持。這樣一個平臺,對誠通來說也是第一次,因此各方面都很支持。”
目前,中包承載了通用汽車近90%的包裝集成業務,并正在與空客集團洽談合作。將來中包將更多從事技術輸出、資本運作等工作。遠期規劃中,中包研究院將會成為中包總公司創新發展的核心平臺。
在誠通的體系中,中包總公司換了個身份,繼續頑強地生存著。盡管在一開始,中包研究院的主要技術創新會偏重于包裝領域,但宗堅明確表示:“未來從事創新的領域肯定會拓寬,當然包裝是我們的優勢。”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包裝大國,包裝業年產值超過12000億元,占GDP的比例達到3%。但分散在20多萬家中小企業中,整體包裝工業發展水平仍然很低。中包研究院的技術創新工作,很大一部分會幫助這些民營企業,尋找行業發展的突破點。
在參與市場競爭的過程中,中包找到了自己的問題,也看準了具備優勢的發展方向。走這一步,中包決意成為技術整合商,公司將之定義為“背水一戰”。另外,中包研究院還計劃與GII聯合,每年培養100位企業世界領袖人物,這些業界領袖未來充斥到行業中,更加能夠鞏固中包的創新地位。
宗堅表示,未來的中包,將以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為基礎進行業務拓展,甚至不排除以技術為基礎投資發展包裝業的高端明星工廠,最終發展成為一個軟實力和硬實力兼備的中央企業。
中包力爭成為技術創新引領者
5月18日,中包研究院暨全球創新集成(中國)中心(GIIC)成立,中國包裝總公司開始邁向技術集成和整合的全新發展道路。
作為央企改革的一個探索范本,中包總公司籌劃逐步弱化實體資產的經營,轉而投身成為專門的創新平臺,這是目前中央企業中第一家明確提出做成“創新技術集成商”的企業。技術、人才、資本的集成服務,這一領域在國外已經相當成熟,但在國內尚屬首例。
2010年并入誠通集團,中包總公司總經理宗堅臨危授命,開啟了中包這艘大船新的征程。本報記者了解到,宗堅上任以來,中包已累計清理退出旗下104家瀕臨倒閉的企業,整合優勢企業20多家,并將這個命運多舛的包裝巨頭帶上了技術創新的新軌道。
《21世紀》:從中包到中包研究院,中包總公司為何會想到這一突破方向?
宗堅:中包總公司曾是國家十二個行業管理公司之一,1982年成立以來,一直承擔行業管理職能。上世紀90年代后期,行政管理職能逐步萎縮,開始走向自主經營。但包裝從全球來說,已經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誰都不具有絕對壟斷地位。
中包設想從技術上尋求突破,但如果技術只為內部提供服務,必然也走不遠。在全球的遴選中,我們發現了全球創新集成中心(GII)這個組織。GII匯聚了美國政府、高校、華爾街等各方的精英,在技術開發、嫁接、集成和產業化方面都非常有經驗。
推薦閱讀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卿正科近來有些忙碌,除正在代理的幾起私募基金(下稱“PE”)對所投資企業的接管或爭議案,他的團隊又接到一家境外上市公司的復雜案件。 去年以來,卿正科明顯感覺類似股權投資中因為VIE結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中包科技創新宏圖:爭取3至5年內上市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526/6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