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網絡平臺完成的小額貸款交易(PTP模式)風險較大,需要嚴格監管。”阿里巴巴副總裁胡曉明5月22日在《中西部小微企業經營與融資現狀調研報告》發布會上做此表述。
報告顯示,在近6個月影響中西部小微企業經營的各種因素中,資金不足或緊張的企業占53.94%。當前72.92%的中西部小微企業有融資需求(另有9.59%雖無融資需求但已有外部借款),其中,69.30%的企業靠向親友借款融資。
為解決融資困境等問題,溫州的金融改革如火如荼,舉措眾多,而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薛兆豐認為,建立國家級統一的信用平臺才是解決中小企融資之本。
融資難新解
這廂是求金若渴的經營現狀,那廂是渠道狹窄的融資困境。而一系列扶持政策也因落實度較低并未大幅度緩解中西部小微企業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壓力。
報告顯示,在近6個月影響中西部小微企業經營的各種因素中,資金不足或緊張的企業占53.94%,在對中西部的調研中,該比例首次突破半數。而環渤海區域的占比為42.69%。
國內外經濟仍在低位波動,原材料、資金不足、用工成本沖擊中西部小微企業經營的同時,企業的主要經營數據也在下滑。其中月均凈利潤較2011年下滑的企業達49.04%。
緊張的經營現狀透露出對資金的高需求,而中西部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極為狹窄。調查發現,當前72.92%的中西部小微企業有融資需求。其中,69.30%的企業靠向親友借款融資,38.37%選擇供應商臨時賒賬,向銀行借款的比例僅占37.67%。而在環渤海地區向銀行貸款比例為43.16%。
值得注意的是,小微企業難以向銀行融資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比較嚴重的逃稅現象。走訪中,90%的小微企業有逃稅操作,最普遍的是少開增值稅發票,大部分企業傾向于現金交易。
小微企業出于逃稅考慮,不記賬或為應對銀行審核臨時拼湊假賬,銀行無法獲取完整的小微企業財務信息,因而向其索要對等的擔保或抵押以抵御自身放貸風險,而小微企業卻又無法提供,最終導致融資落空。
上述報告認為,這看似小微企業自身在吞食逃稅惡果,但究其原因仍是過高的稅費負擔所帶來的惡性循環。盡管去年以來,以國九條為核心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以及減免小微企業稅費負擔的政策,但中西部區域只有29.21%的小微企業感受到了政府的政策扶持。目前政策的落實與小微企業群體實際所感仍有一定差距。
“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真正難點不在于金融機構少或是缺少資金,是難在稅負過高,導致小企業不愿意把真正的財務信息披露出來,形成信息不對稱,導致金融業不愿意為小企業提供信貸服務。”胡曉明稱。
PTP模式隱患大
目前,以有效解決中小企融資難為重點的溫州金改如火如荼,而對于金改中成立民間借款平臺、PTP網貸模式等改革措施,胡曉明和薛兆豐都持有保留意見。“我參加了溫州三周前開的金融工作會議,我認為當前金改整個策略當中,有幾點是為改革而改革。”胡曉明稱。
比如,以PTP模式解決小微企融資問題,胡曉明稱這是創新過度且存在較大風險隱患。他認為,目前借款人普遍風險意識不高,而PTP模式沒有借款人利益的有效保障,且此模式很容易促成金融傳銷。“過高的收益會形成傳銷,掮客出現,營銷者一傳十、十傳百,甚至更多,這對社會的危害是很大的。”
PTP網貸是指通過網絡平臺完成的小額貸款交易。目前國內已有2000余家PTP網絡借貸公司。有資料顯示,2007年至2011年上半年,網絡融資整體規模由2000萬元升至60億元。
除有效監管之外,薛兆豐認為,建立國家級統一的可靠信用平臺是解決小微企融資問題的根本。
在他看來,成立溫州民間借款登記中心只是增加了成本、交易費用。此外,目前貸款多用資產抵押的方式,但中小企業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資產抵押,因此需要國家各部門如工商、稅務、法院、銀行等納入信息共享,建立統一的信用平臺才是根本。
推薦閱讀
光伏企業的上市沖動正在遭遇行業嚴冬的考驗。 本報記者統計發現,僅2012年以來,上市擱淺(含IPO申請被否、中止審查以及終止審查在內,以下同)的光伏行業擬上市公司數量已達6家。 其中,無錫上機數控首發申請已被否決>>>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523/6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