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于餐飲企業IPO的微博大討論正在網絡上進行著。
上周五,俏江南總裁汪小菲在微博上轉發了《第一財經日報》關于“餐飲連鎖IPO現曙光”的報道。他在隨后的評論中沒有直接回應此事,而是感慨公司名氣越大要求越是要高,表示將不斷提升管理水平。
此前曾有報道引述汪小菲的話說,俏江南主動撤銷了IPO申請。據本報記者就此類情況向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了解,一些企業的確會因為在落實整改意見的過程中,無法滿足要求,最終“知難而退”。但是,俏江南到底是哪些具體問題無法滿足監管要求,外界無從知曉。
或許是汪小菲的微博粉絲中關心娛樂明星的網友更多,上述兩條微博的轉發和評論相對他其他微博要少。不過,網絡空間里的投資界人士卻就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新思維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合規性問題并非無解
2月15日,郭樹清在出席上市公司協會成立大會期間表示:“我們的上市公司中無疑需要有更多的消費服務企業。對消費服務企業,我們過去往往有某種偏見,以為像商店、飯館、旅館都不那么重要,其實是完全錯誤的。世界上銷售收入最大的公司是沃爾瑪,這不是簡單的。”
據本報記者多方了解,證監會正在考慮放棄對上市公司的行業限制,除了不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或產業政策的行業以外,所有行業的企業都可以申報IPO。
同時,自2011年以來已經在修訂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管理辦法》,有望進一步降低中小板盈利要求。其中,辦法的第十四條、第三十七條、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一條等針對可持續盈利、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進行實質性判斷的條款有望修改或取消。在發審實踐中,證監會過去可以根據行業的變化和趨勢靈活掌握某些指導原則,今后,這種彈性空間也將變得越來越小。
在上述微博討論中,無論是投行人員還是PE/VC從業者,總體上對郭樹清的力挺消費行業,以及這背后的發審新思維表示歡迎。“取消行業限制,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市場就會給出定價。”一位投資機構人士寫道。
但這些專業人士并非簡單的叫好,而是從俏江南等餐飲企業前度IPO折戟出發,細致分析了餐飲行業存在的規范性問題,甚至給出了破解方法。
一個被很多投資人提到的問題是食品安全。這些人士認為,食品安全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餐飲類企業IPO仍然會有很大障礙。不過,這個問題或許正應該由上市來破解。正如汪小菲所言,體驗式的消費服務企業,名氣越大公眾對它的要求也更高。借助上市對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規范性要求,餐飲企業應當會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問題。
另一個討論的焦點是財務透明度,這恐怕也是阻礙餐飲企業上市的根本原因,并且不單是在A股市場。“先把合規性的問題解決掉吧,財務核算和內控難操作是餐飲企業目前最大的軟肋。”一家PE機構的人士評論說。
餐飲類企業的特點是有大量的現金入賬,缺乏確認銷售收入的憑據,這給利潤操縱和偷漏稅款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后門”。
來自安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則提出了破解之策。他表示,餐飲企業的銷售額在法律層面確認較難,稅務成本較大。如果IPO的主體可以剝離加盟門店,以品牌、物流、產品等為核心,以加盟費等服務收入和核心產品原料等銷售收入作為確認依據,則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財務透明度,同時避免了品牌持有人的股權稀釋。
減少發行管制 支持直接融資
事實上,郭樹清在新股行業和企業準入方面的新思維,也暗合了中央支持小微企業上市融資的政策導向。從當前資本市場的結構來看,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確存在不足。
中小板2003年誕生,創業板2009年開板,這兩個市場板塊都曾被寄予支持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厚望。但其后的發展卻未必完全符合當初的設想。首先是中小板越來越像主板,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盈利門檻,都已經與主板非常接近,以至于滬深交易所需要以一種相互諒解的方式,規定彼此之間接納上市公司的規模界限。
創業板也與中小板沒有嚴格的分野,由于核準制的存在,上市供給受限,那些真正能夠擠過獨木橋的企業,往往已經是在細分領域比較突出的。創業板部一位負責人去年就在一次新聞通氣會上,一方面澄清證監會沒有人為提高上市門檻,另一方面也承認創業板已上市企業普遍水準較高。
在行業選擇方面,中國資本市場也曾經過分強調高新技術,比如往往提起中小板和創業板就與美國的納斯達克相提并論,但事實上現階段真正能夠自主創新的中小企業并不多。大部分企業仍然屬于傳統制造業,并且工藝流程、管理方法、產品研發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消費服務業雖然簡單,但可以吸收大量的就業,同時提供城鎮化進程所必需的服務產品,從而為消費作為經濟的驅動力提高必要的基礎。
一家投資機構的負責人評論道,中央決心降低GDP增速,打造低通脹的健康經濟,但是擔憂就業不足,而放開消費服務企業上市正是應對良策。
推薦閱讀
云峰基金聯合創始人李穎:風一般的女子>>>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220/3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