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張淇人)在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下,傳媒板塊最近被連番炒作,眾多戰略投資者也在躍躍欲試,有意引發新一波的上市潮。在此背景下,備戰一年有余的國有新聞網站IPO在近日有了新進展
一年前就胎動不止的國有新聞網站IPO,在近期有了孕育而生的明顯跡象。
10月26日,業界傳出消息稱,繼中央陸續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鳳凰傳媒、浙報傳媒等企業順勢登陸資本市場后,人民網等多家國有新聞網站正籌劃在國內上交所IPO,它們的上市申請均已于近期獲得監管機構的批準。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國有新聞網站在新聞報道和網上輿論引導中面臨著日益繁重的任務。在全國重點新聞網站轉企改制試點工作啟動三個月后,2010年1月,政府就向外界公布了首批10家改制上市的新聞網站名單。其中,央視網、人民網、新華網均為中央媒體下屬網站,千龍網、東方網、北方網、浙江在線和四川在線等七家媒體則為省級新聞門戶網站。
“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動此事,確保今年至少有1-2家能夠成功上市。”銀河證券傳媒行業分析師許耀文表示。
不過,國金證券傳媒行業分析師對《IT時代周刊》指出,新聞網站上市一直面臨著體制身份困擾、業務模式單一、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問題。他認為這些新聞網站都是“從官辦媒體轉型而來,難以割離‘輿論喉舌’的職能”。
不僅如此,在中國四大門戶網站新浪、騰訊、網易和搜狐已先后在美國或香港上市的情況下,有業內人士擔憂門戶網站已建立起的行業影響力會給國有新聞網站帶來壓力。
因此,有觀點就認為,對于國有新聞網站而言,如何在行業競爭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是關鍵,但囿于傳統體制,它們的市場化運營顯然困難重重。還有專家表示,在股市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新聞網站等文化產業上市運作又充滿了風險。
人民網欲拔IPO頭籌
在首批十家準備上市的新聞網站中,人民網作為先行者,身披“本土第一家官方新聞網站上市”的戰袍,其改制上市一直備受關注。
今年1月5日,《中國日報》就引用內部人士說法稱:“人民日報網絡有限公司現在已經進入到吸引戰略投資者的最后階段,并準備將IPO暫定在2011年6月20日。”
去年的6月20日,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對外宣布掛牌成立,“人民搜索”測試版也同步正式上線。這一舉措被外界視為人民網通往A股上市通道的第一步,也一度讓市場猜測其將成為國內新聞網站上市第一股,但隨后卻一直未見動作。
事實上,人民網為上市做準備已久。早在2007年,原人民網總裁何加正就曾向外界表示,與其他官方新聞網站相比,人民網上市具備一定的便利條件。“一方面,人民網已經是企業化運作的獨立法人,不存在轉制障礙;另一方面,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人民日報社也都支持將人民網列入上市試點。”何加正說。
2009年10月,人民網率先被列入國務院新聞辦規劃的首批十家轉企改制試點企業中。截至2010年底,人民網等十家重點新聞網站的轉企改制試點工作都已基本完成。
據了解,人民網的前身是《人民日報》網絡版,于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線。2005年2月6日,以人民日報社為主的投資方注冊成立了“人民網發展有限公司”,進行企業化市場化運營,主要收入來源仍是網絡廣告。
與“體制”揮別后,2011年初,人民網迅速進入吸引戰略投資的階段。人民日報社社長張研農在6月17日向媒體透露,有十余家戰略投資者表示出注資興趣,但至今沒有進一步信息顯示這些國企已成為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股東。
與人民網相比,同樣完成股份改制的上海東方網卻略顯低調。據有關部門透露,東方網如今已是第三次沖刺IPO。“東方網以6億元資金注冊,一開始就是按籌劃上市的思路去運作的,但此后遇到挫折。”
據消息人士介紹,東方網于2000年5月創立,由12家企業出資發起。由于成立之后正值互聯網行業走熊,加之自身每年成本支出高達6000萬元以上,短期內盈虧難以實現平衡,這讓東方網的IPO一度偃旗息鼓。
上市路途忐忑
在資本市場的專業人士看來,由于涉及國資背景,財務狀況如何對外披露等一系列問題都沒有先例,如何達到上市公司標準、如何募股、上市后如何運營、如何面對市場化競爭等諸多困難猶如一座大山壓在這些新聞網站的肩頭。
人民網的IPO承銷商中信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人民網2010年凈利潤達到7000萬元人民幣,從賬面上看已達到上市公司要求的盈利標準。但在Alexa的數據中,人民網在中國僅排名第33位,而騰訊、新浪、網易和搜狐分別排在第2、4、7、9位。顯然,與成熟的商業門戶網站相比,人民網的影響力明顯落后。
為此,艾瑞咨詢分析師由天宇表示:“在互聯網訪問量整體上升的階段,傳統新聞網站存在單一模式風險。”
在新聞網站轉企改制后,有調查顯示,這些網站市場競爭意識均顯著增強。目前,新華社打造了搜索引擎盤古搜索,央視網也由之前的新聞網站向視頻網站傾斜,人民網已擁有網絡新聞、搜索引擎和網絡視頻等業務,并計劃上市后通過發展無線增值服務以及網絡意見調查業務以提高收入。
但業內人士仍對此表示擔憂。他們認為,在網絡多樣化的今天,連微博、社交網站都具備新聞功能,用戶流失是必然現象,很難與之抗衡。
此外,去年9月,人民網總裁兼總編輯廖玒曾對外界表示:“人民網的轉企改制基本完成,但決策權問題如何解決依然存在疑問。”據工商總局2010年6月2日最新更新的資料顯示,在人民網七家股東中,《人民日報》出資約9045萬元,持股約80%。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實際是人民日報社“一股獨大”的股權拼盤。據了解,人民日報社占有絕對的掌控運營權,其他小股東完全不參與經營管理。
為此,決策權問題能否讓人民網取得多元化資源整合的效果,受到業內質疑。有分析人士就指出,無論是人民網還是其他改制網站都希望通過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東和管理層多元化,改變目前的“內憂外患”處境,增加盈利途徑,提高營收水平。
但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僅為突破瓶頸所走的第一步,盡管當下的前景并不樂觀。”
雖然如此,在股市“跌跌”不休使得市場人氣萎靡的情況下,A股市場的持續下跌并沒有阻止文化產業IPO的腳步。
在10月18日剛剛結束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上,中共中央提出推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資本行業在第一時間嗅到了文化創意產業將迎來大發展的新風向,紛紛加快了尋找項目的步伐,掀起一輪資本與文化的對接熱潮。隨后幾日,受此消息提振,傳媒板中多只個股拉升,板塊平均漲幅5%。據了解,目前A股市場共有25家文化類上市公司,總市值僅為1278億元。
“接下來的10年,我國平均每年將有50家文化創意企業上市。到2013年底,將出現上市潮并形成頗具規模性的板塊。”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道出了其前景。據他介紹,IPG、聯想弘毅投資、紅杉資本等國內外知名投資公司已經或預計投資文化創意產業。
與此同時,對以國內新聞網站為代表即將掀起的文化產業上市潮,萬瑞數據互聯網行業高級分析師于明表示“這意味著繼早期上市的新浪、搜狐等網站后,互聯網行業的第二大陣營正在崛起”。
推薦閱讀
傳IBM將在德國裁員8000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政策利好 國有新聞網站再啟上市征程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201/2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