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逐漸走向全球化,業務流程趨于自動化,為了向遍布全球的用戶提供一致、高度可用、高度可擴展的服務,企業對IT基礎結構的依賴程度也日益增加。從對最大程度地減少系統停機的重要性進行的研究中,充分地反映了這一點。
IDC最近的關鍵業務工作負荷研究表明,即便一小時的停機所造成的影響也非常巨大。略微超過48%的受訪者聲稱,一小時的中斷將產生“嚴重的業務影響”,另外7%的受訪者將這稱為“業務災難”。加起來,超過55%的受訪者認為一小時的停機時間難以承受。
與以往相比,企業將更多的工作負荷視為關鍵業務工作負荷。支持關鍵業務計算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IDC的關鍵業務工作負荷研究確定,大多數受訪者(59.1%)更愿意為服務器系統選擇硬件級的高可用性解決方案,而不是軟件層或中間件層的高可用性解決方案,并且IT人員更希望在硬件平臺中嵌入RAS特性。
總之,在不容有失的業務環境中,具有關鍵業務需求的企業必須確保服務器基礎結構達到最佳狀態,因此客戶在為數據中心評估可擴展的服務器時,考慮的一些關鍵因素包括:
擴展性:關鍵業務平臺必須能夠支持不斷增長的工作負荷的容量。這不僅僅涉及增加處理器,它還包括通過足夠的內存以及I/O資源對這種向上擴展加以平衡,確保持續的、高水平的性能。
可靠性:RAS特性改進了硬件平臺的復原能力,即使涉及到重新嘗試給定的計算任務或者隔離一段損壞的內存,處理過程仍然能夠繼續,以支持業務連續性。
可用性:即便在發生故障的情況下,系統繼續處理生產工作負荷的能力,并確保達到協定的服務水平。
靈活性:系統設計要支持快速的更換或者升級,IT人員投入于維護工作中的時間得以盡量減少。
系統內的虛擬化:虛擬化技術創造了更加動態和流動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將計算容量作為資源池來對待,從而保持應用程序服務水平,改進靈活性以及對業務需求的響應性。
生命周期:當客戶購買可擴展的服務器系統時,部署后通常使用五到七年或更長時間。在這段使用期限內,客戶必須能夠進行升級。
可維修性:系統要具備快速地得到修復或升級的能力,以避免停機而一貫地提供在線服務。
集成:對于關鍵業務工作負荷而言,功能的集成以及硬件與系統軟件緊密配合的能力(通過優化過程)是獲得平穩性能的關鍵。
面對這一趨勢,惠普新一代動能服務器的旗艦Superdome 2,其在關鍵業務計算平臺的設計方面,有效應對了上述的擴展性、可靠性、可用性、靈活性、虛擬化、使用時間、可維修性等關鍵挑戰。而且,在HP Superdome的設計中,惠普不僅考慮了技術要求,還考慮了業務要求,讓客戶在系統中的投資獲得良好的回報。
推薦閱讀
日立深度挖掘投影市場潛在需求>>>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201/2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