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的野蠻人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完整展現當時華爾街最大的收購——1988年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L.P.)收購RJR(雷諾茲-納貝斯克)的來龍去脈。
原著由《華爾街日報》兩個資深記者,通過大量采訪還原RJR杠桿收購的全貌。其間,投資機構、律師、媒體、財經公關之間的博弈一覽無余。
RJR的老板羅斯·約翰遜的說法:“知道在華爾街的生存之道嗎?不按規則,不說實話,不給現金。”(Never obey the rules, never tell the truth, never pay cash.)
KKR這樣的杠桿收購機構,如鷹一樣精準尋找獵物,那些現金流穩定、有隱藏或者低估資產的企業是他們的最愛。
當時的RJR由生產奧利奧的食品部門和駱駝香煙的煙草部門構成。由于在一種新產品煙草的研制中失敗,加上羅斯的浪費揮霍,公司經營陷入困境,股價一路下跌。
野蠻人進行杠桿收購的最終目的都是賣出,購入資產后,運用裁員、削減激勵等措施,嚴格控制成本,從而在債務負擔減少、市場估值提升或者經濟周期良好時段,再次出售公司的股權獲得暴利。
推薦閱讀
華爾街上的黑衣人 《寬客》中有傳奇更有人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門外的野蠻人》:杠桿收購最牛案例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121/2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