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通脹高企、稅收新高,結構性減稅呼聲不斷。新年之際,“減稅養老”似有局部突破之勢。1月7日,在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新任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講話中強調,要把“個人延稅型養老保險發展”作為今年保險監管工作要突出抓好的幾件事情之一。
與中央部委工作安排不謀而合,地方對此熱情也漸次高漲。在福建省廈門市兩會上,致公黨廈門市委員會《關于廈門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建設的建議》的提案,與保監會工作重點遙相呼應,亦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所謂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是指允許投保人在個人所得稅前列支保費,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這一制度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個人的當期稅務負擔,并鼓勵個人參與商業養老保險,以提高將來的養老質量,在美國等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實施經年。
廈門并非中國率先“吃螃蟹”的地方。早在五年前,上海就對減稅養老項目試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研究,并著手對產品、運作模式等展開初步探討。在2009年國務院批復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的意見中,“適時推出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被明確列入工作計劃表。2011年11月,“積極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業務試點”再次被寫入《上海保險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并特別強調其將成為推進上海保險業發展的兩大引擎之一。
這個被公眾簡稱為“減稅養老”的規劃,其藍本是在美國實施多年的“401K計劃”。該計劃規定,美國聯邦和州政府為雇主和雇員的養老金存款提供稅收優惠,規定個人繳費部分可以在稅前扣除。在此之前,美國的補充養老保險計劃多由企業繳費,可以享受稅優,如由個人繳費則需納稅。
近段時間,關于推行中國版“401K計劃”的呼聲越來越高。該計劃被視做既有利于多層次養老體系的完善,又有益于支持資本市場發展。保監會壽險部副主任龔貽生認為,合理的稅收制度能夠促進潛在的養老需求,發揮現實的購買力,是合理撬動養老金發展最有效的杠桿之一。
地方試點饑渴
減稅養老計劃被一些地方提出,與人口老齡化大趨勢有關,更因其中隱含的金融創新和拉動內需效應,是養老體系市場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2011年,北京市金融局會同北京市發改委發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時期金融業發展規劃》提出,將積極爭取保險資金運用創新試點在京先行先試,“引導商業保險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爭取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政策”。
相關數據表明,2008年底,北京市60周歲的老年人口總數即已突破254萬人,占北京市人口總數的15%,預計到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將達到350萬人,2050年將上升到650萬,老齡化社會趨勢不斷加速。
廈門雖然不是人口老齡化的重點城市,但趨勢亦已明顯。該市的相關估算表明,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十二五”期末預計將達到28萬左右,約占全市戶籍人口的15.5%,其中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將占全市老年人的19%左右,社會養老的壓力的確在不斷增加。
這需要完善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同時要運用市場化手段。福建省保險學會理事、廈門大學金融系副教授許莉是《關于廈門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建設的建議》的提案主筆人,她認為:“鼓勵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提高養老保險金的替代率越來越重要。”
2010年保監會與廈門市簽署合作備忘錄,明確將廈門確定為中國保險改革發展試驗區,提出加快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使廈門成為兩岸保險業服務一體化的重要平臺。
“既然保監會很想找一些地方試點,廈門應該爭取這樣的試點機會,通過打‘兩岸牌’來爭取試點資格。”許莉還建議,在保險產品創新方面可充分借鑒臺灣地區較成熟的經驗。《福建省“十二五”重點領域改革規劃》也提出將在廈門率先試驗一些重大改革試點和措施,其中就包括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
作為商業養老保險的監管單位,保監會對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相關產品的研究和關注已久。去年11月頒布的《保監會關于保險業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將繼續推進稅收遞延型個人養老保險試點。保監會壽險部副主任龔貽生亦在此后的一次公開論壇上表示,目前已具備開展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的條件,希望包括保監會在內的有關部門盡快推進相關試點工作。
各地對開展試點早已是熱情高漲。除上海和廈門外,深圳、天津等城市也陸續提出了試點訴求。在深圳市和保監會簽署的有關合作文件中亦提到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產品試點的內容。
據悉,除了深圳一市外,廣東省政府也有意在全省推行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并向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了試點請求。
對于各地何以如此積極地申請試點,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養老保險處處長楊健海向《財經》記者分析指出,養老畢竟不是職工個人的事情,而是政府、企業和個人都要承擔的責任。減稅養老會減輕老百姓對目前這種“靠公共養老金支撐養老”的單一依附,相應地也減輕了政府的負擔。
“畢竟政府的公共養老金責任過于沉重,也不利于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楊健海說。
拿捏“最高繳費”
有別于上海試點方案中“職工通過所在單位統一安排購買”的“個險團做”模式,許莉建議廈門借鑒臺灣地區的做法,采用個人購買的方式實施,“目的是為了讓未在職的城鄉居民和沒有固定單位的自由職業者也能享受到這一政策的福利”。
業內人士指出,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實施方案順利實施的關鍵是確定可享受延稅優惠的最高個人繳費額。若額度過低,無法調動職工購買養老產品的積極性,若額度過高,又會影響地方當期財政收入。
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兩方面因素,財政能夠承受多高的繳費率以及個人養老儲蓄達到理想的養老金替代率需要多高的繳費率。許莉認為,目前臺灣地區個人年金保險保險費的扣除額為每人每年2.4萬元。如參照這一水平,廈門個人享有延稅優惠的最高繳費金額可限定為每人每年6000元左右。
已設計完成的上海版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產品中,對可享受延稅優惠的最高個人繳費額的規定是“每人每月繳納的保費中的600元可延后繳納個稅”。
由于個稅遞延目前缺乏法律依據,加之減稅對當期財政收入的影響,地方如何拿捏“最高個人繳費額”合理度顯得尤為重要,天津早些年首次試點“無疾而終”即為例證。
據悉,借國務院推進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先行先試的優惠政策,保監會曾一度在濱海新區實質性啟動稅收遞延改革,批準保險公司推出首款試點產品,并規定個人購買補充養老保險的費用支出在個人工資薪金收入30%以內的部分,可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企業為職工購買補充養老保險的費用支出在企業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8%以內的部分,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后來國稅總局認為30%的扣除額度太大,涉及個人稅收優惠這塊的試點工作被叫停。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向《財經》記者表示,一步到位界定合理的最高個人繳費額“太難了”,無論是廈門提案還是上海試點方案中的額度,是否符合實際目前都很難測算。
“起碼1000元-2000元/月的繳納標準對老百姓來說是有吸引力的,如果提高到2000元起繳,就會使當地稅源減少很多,所以我認為還是應該先試試看。”郝演蘇認為,在地方政府與稅務部門的博弈之下,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平衡點需要通過前期市場的反應來確定。
助推企業年金
受困于稅優政策不明朗的,不僅僅是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中國稅務學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對《財經》記者表示,缺乏稅收激勵機制已成為制約當前中國企業年金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據了解,絕大多數實行企業年金的國家采取在企業年金的繳費、投資收益兩個環節免繳稅款,僅在領取時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模式。這種遞延納稅,使職工以較低的成本建立企業年金計劃,極大地鼓勵了職工參與企業年金計劃的積極性,“401K計劃”就是上述模式。
2009年12月由國稅總局頒布的《關于企業年金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對個人繳費前端征稅。“這意味著,以往‘模糊前端征稅’開始走向真正的‘純粹前端征稅’,這顯然不利于企業年金發展。”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繼曄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業內人士指出,從職工角度來看,企業年金繳費視同領工資要交納個人所得稅,不能推遲納稅,大大降低職工參與企業年金計劃的積極性。從企業角度來看,職工工資總額5%標準內的企業年金繳費可以進入企業成本費用在稅前列支,與發工資稅前扣除額的比例相當。“對于企業而言,是發工資還是交企業年金,稅收的抵扣是一樣的,企業也就無所謂了。”朱青說。
人社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數為3.71萬家,僅占全國1191.16萬戶企業的0.31%;參保職工人數為1335萬人,僅為同期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的6.88%。
缺乏法律支撐和財稅部門正式首肯的企業年金和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終究名不正言不順。國稅總局一位內部人士對《財經》記者直言,啟動實際操作將面臨許多技術障礙,貿然推行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更有評論指出,上海保監局之所以通過媒體提前披露試點消息,試圖通過輿論對相關部委“施加影響”,爭取輿論支持。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對《財經》記者分析說,遞延繳納個稅,財政管理環節有顧慮是合乎邏輯的,因為不管怎么遞延都要減少當期財政收入,“但是實話實說,經過前面一輪改革之后,個稅對整個財政收入盤子貢獻更小了,中國工薪階層需繳納的個稅份額從原來的28%收縮至不到7%,在這方面有空間”。因此賈康認為,如果真的需要以稅收的優惠,包括減稅來培育像企業年金制度這類的新型養老保險的話,“這個概念沒有問題”。
此外,企業年金還受到金融機構重市場輕研發,致使產品設計雷同,投資收益不盡如人意的質疑。根據人社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司司長陳良提供的數據表明,企業年金每年增量都在400億元左右,但基金管理質量和投資效益面臨的公眾壓力很大。
近期一系列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實施,被市場人士樂觀地解讀為減稅養老試點即將迎來東風。一位保險行業分析師表示,企業年金和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等政策都內含“減稅”真義,這與當前實行結構性減稅以拉動內需的戰略不謀而合,“標志著由投資轉向消費的新的發展模式的開啟”。
推薦閱讀
戴相龍建議有條件養老金可按一定比例投資股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減稅養老破冰在即 地方試點饑渴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116/2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