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憑一紙增持公告就讓投資者信任的好時候或許已經過去。目前的市場,就是再多的增持利好投資者也已經無動于衷。這讓本欄想起了此前最經典的增持語就是寶鋼集團的護盤宣言:以不超過20億元,不高于4.53元的價格增持寶鋼股份,雖然最后寶鋼集團20億元全部兌現,但這樣的公告,即使一股也不買,也并沒有任何錯誤。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最近監管部門開始規范這種說法,近期一些宣布高管增持的中小板公司,都設定了增持下限,如最少300萬股等。本欄認為,高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是一件好事,設定最低增持數量也是對高管表態的一種制約,不能讓高管賺了名聲還不花錢,高管增持設下限之后將不再忽悠小股東。
以往的高管或者大股東增持公告,都說得十分輝煌,不超過一個巨大數目的資金,不高于一個挺高的股價,區間的另外兩邊則不說,即使是零也符合其邏輯。但很多善良的小股民則很容易被這樣的公告所迷惑,看到高管增持,認為上市公司業績肯定沒問題,要不高管為什么敢如此大肆買入。其實人家說的是個活話,增持與否,增持多少,人家可沒說死。
現在一些中小板公司的高管增持公告已經出現了增持下限,如東方園林公告高管擬增持不少于25萬股,最高增持300萬股,這一數字雖然仍然有較大的空間,但投資者已經完全有理由相信,高管買入25萬股是可以預期的,這樣對于股價的支撐也就變得實實在在,而非以前的空中樓閣。
事實上,管理層早就應該對上市公司公告加以規范,盡量讓空話、廢話、大話不復存在。有些招股說明書一個內容在若干個部分重復出現,嚴重增加投資者閱讀招股說明書的時間,原本100頁能說明白的事情,愣是填充到300頁之上。最后的結果就是,投資者不看或者少看招股說明書。
增持其實是一個很嚴肅的事情,上市公司高管或者大股東,公開表態要購買自家股票,一般都是為了鼓勵投資者信心。高管或者大股東購買股票的數量,則直接關系到對股價的支撐力度,一個上封頂,下不保底的增持數量,只能給投資者帶來望梅止渴的效果。只有實實在在的增持下限,才是投資者可以大膽相信的。
推薦閱讀
產業投融資需突破評估瓶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高管增持就該設下限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107/23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