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電信3G用戶和固網用戶齊頭并進,利潤增長兩位數字,發展態勢良好。中電信上周公布的2013年一季度財報顯示,當期實現營收778.18億元,同比增14.6%;凈利潤為46.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10%。移動用戶凈增741萬戶,3G用戶凈增900多萬戶至7810萬戶,移動用戶總數達到1.68億。固網寬帶用戶數達到9318萬戶,凈增306萬戶。
電信收購C網效益初顯
目前,三大運營商一季度財報已悉數出爐。當期中移動營收1347億元,同比增5.7%,凈利潤278.799億元,同比增0.3%;中聯通營收706億元,同比增15.36%;凈利潤19億元,同比增88.58%。
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三大運營商利潤總和為345億,中移動利潤是電信與聯通之和的4倍多。僅就利潤而言,2011年中移動利潤是電信與聯通之和的6倍多,到2012年結束為5倍多,如今這一差距縮小到4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三大運營商規模、利潤的差距在逐步縮小。
對比運營商一季度成績單會發現:中移動依然穩坐龍頭,但增長幾乎陷入停滯;中聯通利潤增速驚人,幾乎翻番,但利潤基數較小,仍不足中電信利潤的二分之一;反觀中電信,利潤增速的業務規模都維持著較為穩定的增長。
中電信利潤得以持續增長,收購C網功不可沒。中電信去年底從母公司成功收購移動網絡資產,因此一季度網絡運營及支撐成本下降。財報顯示,一季度中電信成功完成移動網絡資產的收購,網絡運營及支撐成本較上年同期降26.9%至人民幣108億元。
產業生態變革加劇競爭
電信市場歷來最不缺乏競爭,運營商的發展沒有前進就意味著倒退。移動互聯網OTT給運營商傳統業務帶來的沖擊已顯而易見,甚至在財報上開始有所體現。中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坦言,目前行業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監管環境依然存在不確定性,新技術加速發展給公司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在移動市場,運營商3G競爭呈白熱化狀態,2G轉3G成3G最大的增量所在,存量競爭異常激烈。3G戰場不再是語音短信業務的比拼,更多的是移動數據業務的角逐。此外,中移動4G躍躍欲試,OTT應用對運營商傳統業務的替代效應凸顯。在此背景下,運營商紛紛探尋差異化的流量經營策略。
在寬帶市場,寬帶中國戰略遲遲未能落地,市場上骨干網運營商、二三級運營商的競爭縱橫交錯,“假寬帶”、最后一公里接入壟斷等問題依然層出不窮。此外,中移動、廣電從去年開始就高調表示出對寬帶運營牌照的覬覦。
從運營商近年財報可隱約看出,2G霸主中移動靠規模驅動增長已是強弩之末,中聯通則憑借手中優質的3G牌照強勢崛起。在4G迫近的背景下,無論是基礎通信業務競爭還是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運營商的競合態勢愈演愈烈。
深度探路差異化流量經營
移動互聯網是電信業的未來,而流量經營的成敗將是運營商未來發展的關鍵。
“微信收費”風波促成了運營商對流量經營的反思,聯通近日聯合搜狐視頻推出視頻客戶端定向流量包月套餐,運營商流量業務從“零售”到“批發”的轉變引起熱議;移動則重金重構飛信,加碼科大訊飛發展智能語音業務。
而中電信從提出“新三者”戰略以來,轉型已駛入深水區,“去電信化”改革不再只是口號,天翼視訊等八大應用基地的改制加速了其互聯網基因的生成步伐。
在具體運營策略上,繼推出“積木套餐”后,中電信又推出純流量套餐和年輕手機品牌“麥芒”。有分析認為,種類繁多的套餐相對于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而言,仍有資費空白地帶。中電信積極探索流量經營新模式,將吸引更多的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
目前,運營商真正具有“深度價值”的流量收入尚未得到體現,而流量與收入的量收剪刀差在拉大,套餐策略的轉變只是中電信探尋流量經營高效模式的一個縮影,如何把握與其他電信運營商競合態勢,借助移動互聯網的力量向智能管道轉型,如何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這些依然是中電信或者說國內運營商需要著重關注的課題。
【想看更多互聯網新聞和深度報道請關注樂購網官方微信。(微信號:樂購網)】
推薦閱讀
移動瀏覽器有著不輸于閱讀APP的閱讀體驗,加之作為第一上網入口的天生優勢,越來越多的人習慣選擇移動瀏覽器進行閱讀 據央視報道,全國通過移動互聯網閱讀的用戶已超過5億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使用手機在公交上“>>>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1/20130506/26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