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似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曾幾何時,那些保守者還在宣揚“手機的功能是通信而非計算機”,但現在,以iPhone為首的智能終端正在顛覆人們的傳統認知——手機似乎變得無所不能。
來自美國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更具說服性:智能手機2010年的全球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筆記本和上網本,該報告還預測,智能手機將在2012年超越全球PC市場規模,而移動互聯網用戶也將在2014年中旬趕超桌面互聯網在全球的用戶數。
運營商們早已預見到這一趨勢,轉戰“移動互聯網藍海”成為了他們最初的口號,但沒過多久,運營商發現,在移動互聯網產業中,自己不再是產業鏈和利益鏈條的主導者,包括騰訊、谷歌在內的互聯網巨頭正在將已經成型的互聯網版圖遷移至手機上,并將運營商逼到了“管道提供者”的角落中。
對此,國內三家運營商紛紛建立業務基地,期望聚攏大量的第三方合作者,搭建具備主導權的業務平臺,挽回價值鏈的核心地位。
就在去年,中國電信一口氣推出了八大業務基地,分別為江蘇無錫物聯網基地、江蘇游戲基地、廣東愛音樂基地、上海視訊中心、四川成都天翼空間、福建廈門動漫中心、浙江閱讀基地、浙江協同通信基地。
但是,這種缺乏創造性,過于強調以自我為核心的運營模式,在崇尚開放的互聯網領域如何顯效,中國電信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至少已經掌握了要領。
中國電信公眾客戶事業部張新告訴記者:“建立基地的目的不是搶奪內容,而是聚攏內容,而如何發揮固移協同網絡能力,也將是我們制定移動互聯網戰略的重要思考點。”
手機Web淪落,壟斷瓦解
國外《連線》雜志曾經拋出過“Web將死”的論調,盡管遭到了業界的不少抨擊,但它至少點出了一個趨勢,那就是,隨著智能終端性能的完善以及移動寬帶的不斷提速,移動用戶連接互聯網的方式不僅僅是手機瀏覽器,大量的應用程序也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
這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在過去的2G和2.5G時代,由于移動帶寬受限,移動用戶對互聯網的訪問需要通過手機Web瀏覽器,對寬屏網頁進行特殊處理,而運營商也通過這個唯一入口后方的網關系統,構建起了一個封閉的花園,牢牢掌握住了移動互聯網的主導權。”張新表示,但現在,手機Web上網逐漸過時,運營商的壟斷高墻開始坍塌。
當然,類似APP的應用程序的大量出現豐富了移動互聯網體驗,用戶從最初的文字瀏覽已逐漸延伸至現在的媒體社交、電子商務、游戲等眾多領域。
用戶的人均數據流量隨之攀升,這也帶動了運營商的數據業務營收,但是,運營商更加看到,那些風頭正旺的P2P應用、IM應用正在耗費大量的移動寬帶資源,而運營商換得的僅是微薄的流量費用。
基地模式遭遇多重競爭
運營商的基地模式能否成為扭轉移動互聯網戰略頹勢的救命稻草,現在還難見分曉,但起碼讓運營商看到了希望。
比如浙江電信正在運營的天翼閱讀基地,其產業鏈涵蓋了內容方、出版方以及終端廠商,浙江電信總經理張新建還表示,將直接投入3億元人民幣用于基地的建設和應用推廣,并計劃與超過500家的出版單位進行合作。
如此大規模的資源聚合動作,無疑為中國電信天翼品牌的推廣,以及數據流量的控制起到了示范效應;但另一方面,也產生了新的產業競爭關系。
面對運營商平臺搭建所引發的多重競合關系,中國電信也有自己的看法。“在移動互聯網的新產業格局中,合作共贏已經成為主旋律,任何一家獨大都無法撐起整個移動互聯網的運營。雖然運營商搭建的閱讀平臺會與其他出版商在建的數字平臺構成直接的競爭關系,但我們認為,這種競爭態勢將長期共存且共同發展。”張新表示。
協同網絡優勢有望突圍困局
另外,這種多重競爭關系也反映在不同的電信運營商之間。
畢竟基地模式并非中國電信獨創,目前三家運營商都有“極為相似”的基地規劃,而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的建設步伐幾乎為同期,如何體現“差異化”成為了運營商們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
對此,中國電信將目光放在了協同網絡上——結合自身固移融合的網絡優勢,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創造出差異化的商業模式。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市場部總監何志強對此也公開表示:“中國電信擁有‘天地一體,固移融合’的全業務運營優勢,運營著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絡,寬帶用戶數位居全球之首,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良好的3G無線網絡覆蓋,獨家提供全國范圍內有線、無線相融合的寬帶接入服務,這些都是發展移動互聯網業務的基礎。”
上海電信運營的視訊中心就是典型案例。
目前,該視訊運營中心借助中國電信具備的多種網絡融合優勢,向手機、PC、IPTV以及魔屏等眾多移動終端提供綜合視訊服務,又通過與CCTV等具備信息網絡視聽傳播節目傳播許可證的單位合作,向手機用戶、互聯網用戶、固話用戶等所有天翼用戶提供綜合類的視頻服務(包括直播和點播)。而下一步,中國電信還將在三網融合、多屏互動領域進行業務創新,以實現自身在平臺建設中的獨特競爭力。
推薦閱讀
“自‘城市光網’開啟以來,中國電信固網寬帶建設發展快速,但在光纖入戶工程實施初期也發現一些推進難題,如入戶難、用戶實裝率低。中國電信各地基于多年的經驗,努力形成更適合的寬帶建設標準,并通過創新的技術和>>>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1/20121229/10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