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沒有喬布斯,但是我依然抱著iPad在iFanr上看iPhone的直播發布。
iPhone4 GS是一款毫不驚艷的產品,而iCook確實缺少一些領袖魅力,iPPT上有太多的iEnemy,而非蘋果產品自身,而真正需要創新的iCloud也未展示期待中的神奇。沒有了喬布斯,它或許永遠不再神奇。iLeave,這也許是喬布斯留給蘋果的最后一簇艷麗煙火。
不喜歡用偉大這個詞,因為這個詞被廣泛濫用,我寧愿專門創造一個詞叫i-Steve Jobs,只有他可以代表自己異質、純粹、極客、由于對自身存在意義懷疑而導致的極端自我強迫癥。
也厭惡當前語境下“創新”這個詞,當全世界的大多數人都將喬布斯和創新鏈接到一起的時候,這讓人覺得像是陳詞濫調,連夸贊都缺少創新性。什么是創新呢?創新的目的是為了什么呢?是那些言不由衷、夸大其詞、陳詞濫調的“為了人類進步”嗎?其實,這些不過是那些隱藏在銅臭和權力背后的靈魂們的裝飾物。我寧愿相信,喬布斯從未為了創新而生,創新只是副產品,只是他追尋自身生存意義旅途中撒在路邊的種子。
十分敬佩喬布斯這樣的人,但是也心懷恐懼。正如尼采、韋伯之于德國哲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之于文藝復興,杰斐遜、羅斯福之于美國政治,喬布斯、巴菲特就是工業與資本結合的資本主義企業精神的真正代表,這些屹立于歷史上某個時期、某個領域的巨人們,在短短的人生中,創造了卡爾斯馬式的難以企及的高峰,也就此改變了人類發展的既定路徑。
這些異質思維的巨人改變了世界,但是他們是孤獨的、難以接受的,甚至在企業內部高度獨裁。而庸常者無論貼著什么標簽,都是“喧囂的大多數”或者“沉默的大多數”,狂熱粉絲們也許是距離他們靈魂最遠的。
喬布斯,這個父母的棄兒,是工業時代消滅神話的漏網之魚;這個半個阿拉伯人血統的悲情者,卻不承認自己的第一個女兒;在那些完美的產品背后,到底有多少不完美的故事、心結和苦楚……其實,消費者在乎的是,自己是否找到一個人崇拜,找到一個物崇拜,至于那個人、那個物到底如何想如何看又有什么打緊?
因此,Let`s talk iPhone的時候,我絲毫感覺不到蘋果的偉大,而是感到全世界創新的匱乏,當今世界最偉大的創新成果幾乎都源自幾十年前。當1960年代,人類向著月球沖擊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晶體管、存儲器、中央處理器、互聯網、無線通信……而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什么?消費,特別是消費自己的情緒。
因此,我們必須承認,也許偉大的20世紀是工業文明的一個高峰,也許其中裹挾了后人的美化,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最近20年,基礎物理學,甚至生物科學等領域的原始創新日漸停滯,人們所做的,就是把幾十年前的原始創新訴諸實施。而當年鼓勵個人理想,甚至無序混亂的朋克、極客、嬉皮士、雅痞文化也幾乎被統一到消費文化之下,于是,多元化在最倡導多元化的時代在不斷消亡,看似異質化在不斷互相攻訐中變的同質。
老極客喬布斯去了,他出生的土壤其實早就先于他不復存在。
當喬布斯的魅影悄然離去的時候,巴菲特、韋爾奇、稻盛和夫們也注定很快要離去,蓋茨、李健熙、戈恩們也已經步入老年,而在別的領域,你幾乎無法找到一個讓人信服的全球文學家、畫家、音樂家,而總統、聯合國秘書長、IMF總裁這些符號,正在變得娛樂、無力、灰色……甚至,諾貝爾文學獎已經成為一種程式,很多自我封閉的文字們似乎已經成為另一個果殼里的宇宙。當然,世界總會有新的傳奇,但是,這種傳奇出現的頻度必然越來越低、保持越來越短,巨人時代正在終結,最終下一代人、或者下下一代人會對這些曾經的神話安之若素、等閑視之,甚至嗤之以鼻就像今天的人們談論起愛迪生、特斯拉、卡內基。
i-Steve Jobs是巨人時代的晚鐘,假若明天來臨,它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但是很難再帶來“神”當人們再也看不到神話的時候,都變成無神論者的時候,久了才會有另一種對擁有神話的巨人時代的懷念吧。
推薦閱讀
網站上發出被指“泄密”的質疑后,有網友稱,“一卡通網站無法登錄”、“查詢功能被關閉”。晨報記者昨天下午登錄一卡通公司的官網時也發現,登錄網站比較慢,多次刷屏后,有時顯示“網站無法顯示”,但最終還是登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喬布斯出生的土壤早就先于他不復存在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1/20121229/105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