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的去世在中國引起的惋惜與反思,不亞于他的家鄉美國。這實際上是一種心理投射,一種對中國企業家現狀不滿的投射。大家發現,我們這個號稱“世界經濟救世主”的國家其實缺失了一個主角,那就是企業家的創新精神。由此大家懷念喬布斯與喬布斯本身其實沒有多大關系,這只不過是中國企業界集體地醒了一下,睜眼發現鏡子中的自己原來除了錢,擁有的其實并不多。
如果我們跳出對企業家個人的價值判斷,把“喬布斯投射”放到中西方文化背景下,進行中西方企業生長環境的對比,也許能夠得到一些更深入的結論。而這就需要找一個企業家來代表“中國特色”,我想,沒有比史玉柱更能代表“中國特色”的了。下面我們就來對比一下兩個英雄的不同吧。
喬布斯與史玉柱不同點之一是創新與投機之不同。喬布斯代表的是“美國式市場經濟”的企業家邏輯:創新主義邏輯。而史玉柱代表的是“中國式市場經濟”的企業家邏輯:機會主義邏輯。按管理大師熊彼特的觀點,土地有地租,勞動力有工資,資本有利息,那企業的利潤從何而來?回答是企業家的創新。什么叫創新?所謂創新就是打破市場既得利益結構,從中找到新的客戶需求與機會,獲得先入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進而把機會優勢轉化為組織與制度優勢,這就是所謂的戰略。喬布斯從開創PC開始,到夢工廠、到iPhone或i-Pad,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從創新中獲利,并由此構建企業組織性的運營平臺。有人說蘋果沒有喬布斯就會完蛋,但想想吧,一個懂得構筑蘋果APP虛擬商店到蘋果專賣店的企業家,會不懂在企業內部構筑一個不完全依賴能人的組織與制度體系?
我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學習時,發現美國商學院很重視一門課,創新(Innovation)。在國內動輒四五十萬的EMBA班中,都尋不見這門課的蹤影,但這些學校在招生中都會暗示自己有多少政府高官在讀,都會明確把“企業家人脈”當成吸引企業家入伙的賣點。
其實這就是史玉柱所代表的“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邏輯”:史玉柱從漢卡開始,到腦白金營銷中對中國文化弱點的成功利用,到游戲中對“中國式權力與地位”的設計,再到他入股金融等待體制解體的利潤,無不體現了“毛式天才型”打法,深入地理解群眾(體制)然后更深入地利用群眾(體制)!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星傳媒體在中國發布一份最新報告顯示,移動設備對于中小城市消費者越來越重要,消費者最為關注的是產品的計算能力和瀏覽社交等功能。此次調查,星傳媒體的團隊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出發,逐步抵達中小城市及縣、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喬布斯與史玉柱:兩個英雄,兩種邏輯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1/20121229/10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