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ST科健(000035)公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11年第三季度報告。有了上周的破產重整公告做鋪墊,這份業績報告再怎么糟糕也激不起太大的波瀾。果不出所料,140萬左右收入,約合1500萬的虧損。伴隨破產和債務重組,這位昔日名動江湖的國產手機巨擘,最后的陣地“科健”二字,亦可能隨“殼”而去,從此改頭換面,找不回過往一絲一毫的痕跡。本世紀初至今,國產手機品牌路走出了三條截然不同的道路———熊貓、科健、迪比特銷聲匿跡;TCL、波導、中興、華為,代工業務遠超品牌;山寨和其中的上岸者們,把持了全球功能機(非智能機)市場,卻難有讓人記得住的品牌。
[科健、熊貓]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中國科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隸屬于中國科學院,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第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作為手機品牌,“KEJIAN”由于早期與三星電子合作,一度成為國內含金量最高的品牌。贊助英超埃弗頓,聘請梁詠琪任代言人,在本世紀初國產手機第一波輝煌時刻,科健更是站在了行業的頂峰。
然而,科健和當年憑借彩屏機拔得頭籌的迪比特,央視廣告標王熊貓手機一樣,站得越高,摔得越狠。“那時幾乎所有的國產手機都靠貼牌韓國產品在國內銷售,抓住市場機遇的同時,核心技術匱乏的問題非常突出。”李洋(化名)是早年科健手機市場部的一名員工,目前經營一家咨詢公司。他告訴記者,當時從整機到配件都是“拿來主義”,手機壞了售后服務部門根本無法維修,只能換新的。如此一來庫存問題嚴重,質量問題集體爆發的情況比比皆是。
“最典型的就是熊貓手機。”2005年,熊貓手機廣東分公司被渠道商、討薪員工圍攻。原熊貓銷售經理趙先生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時,仍然心有余悸。“由于手機老出問題,渠道商扛不住了,他們紛紛拿著客戶退還的手機要求退款。”他表示,當時公司賬戶里根本沒有錢,區域老總不知所終,庫房中有些新手機,想抵給經銷商,對方卻不同意。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研究報告稱,隨著移動支付用戶數到2015年增至3.75億,市場對近場通訊(NFC)設備的需求也會水漲船高,到2015年全球NFC芯片年出貨量將超過12億。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In-Stat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隨著移動支付用戶數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產品牌手機之殤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1/20121229/10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