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緣何在此時突然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動刀”?
事實上,民間早已有對上述兩家公司涉嫌壟斷的爭議。但是自《反壟斷法》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以來,包括上述兩家央企在內的眾多央企卻從未遭遇過反壟斷調查。外界也認為,央企因其特殊的身份享受著特權。
那么,發改委對兩家公司實施反壟斷調查,這是否釋放出一種國企改革破冰的信號?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昨天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認為,“過去幾年,國企改革已經陷入停滯,在本屆政府任期之內也不會有什么轉機。”
如果這并非國企改革的信號,又意味著什么?“《反壟斷法》施行3年來,重要的案件的確不多。這次發改委對兩大電信公司發起反壟斷調查,意義很大。在《反壟斷法》面前,所有企業一律平等。”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產業經濟與競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漢洪昨天告訴本報。
因此,不僅是電信,石油、煤炭、化肥等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行業,同樣存在央企或國企涉嫌壟斷的情況,且飽受爭議。
以石油行業為例,外界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涉嫌壟斷的討論從未間斷過。“漲價容易降價難”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最近一次油價下調之后,成品油斷供現象非常明顯。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年會上,許多地區的民營石油企業均表示目前柴油進貨困難。
這還表現在天然氣價改上。氣改難以推進就被指責為三大油企操控。雖然上下游企業一直呼吁天然氣價格與國際接軌,但各方利益訴求明顯不同。天然氣價改定價草案被指責均為石油公司所推動,目的是鞏固或強化其現有的天然氣壟斷地位。
煤炭行業也同樣如此。經過最近幾年的大規模兼并重組和關停小煤窯,國有企業在煤炭行業中的市場份額大幅提高且高度集中。隨之帶來的問題是,發改委對煤炭企業的控制力越來越弱。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昨日發改委反壟斷調查消息公布后,聯通股價最終大跌2.84%,創出9月26日以來最大跌幅,且單日成交金額高達17.2億元,創出去年12月4日以來新高。截至10月31日,A股市場上機構投資者共持有中國聯通股份約144億股,9日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發改委為何突然對電信聯通動刀?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1/20121229/10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