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開發成本能增加多少呢?具體有沒有一個比例?
王鵬飛:如果三塊,如果客戶端三塊按100%的話,它應該再增加20%左右。
騰訊科技:你說整體的推廣成本?
王鵬飛:開發成本,客戶端的開發成本會增加20%左右。
騰訊科技:因為多一個平臺,會多一些人力。
王鵬飛:多一些人力維護,對。
騰訊科技:現在是不是平臺有點泛濫?包括您像各種應用商店,不僅僅是蘋果的APP Store,包括國內的眾多的Android的應用商店,包括91,應用匯,是不是平臺越多,咱們推廣成本反而更加增加?
王鵬飛:是這樣,推廣里面有兩個成本,第一個成本是我要上傳的人力成本。第二個是我要付費推廣的成本。像我們初期是作為一個工具類型的應用,其實我們沒有推廣預算的,因為創業公司還沒有這樣的推廣預算,所以我們主要就是上傳。上傳的話,的確也有,因為我們現在要傳兩百個渠道,就是各類的應用APP Store,網站、論壇,我們要傳兩百個渠道,其實我們每次更新的版本,需要兩三天的時間去更新,需要上三個人,花上三天的時間,才能全部傳上去,其實這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但是反過頭來講,如果只有一家,或者兩家,這樣的話,如果一旦在這里邊,你的排名如果上不去,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或者是企業它為了收費,把給過它錢的排到上面去,我們沒給過錢的排到下面去,這時候對我們來講,適當的多一些渠道來講,其實對我們更安全一些,降低了風險。
騰訊科技:接下來我想問一個跟咱們靈動快拍相關的行業問題,就是二維碼,您認為二維碼目前整個行業處在一個什么水平呢?什么時候能夠成熟?
王鵬飛:其實二維碼它屬于自動識別的一種,通過攝象頭,然后通過智能手機,然后把二維碼解析出來,然后傳遞到手機上。在中國來看,應該是一個起步之年,去年其實在中國還是一個孕育,當然,在中國再之前,2006年、2007年的時候,也有一撥,但那撥基本沒起來。我們說新的一撥在中國來說,其實去年是孕育,今年是起步,但起步其實還是發展得比較快,雖然我們比日本、韓國、美國還要落后一些,但是中國移動(微博)互聯網快速發展,在各個層面都在催生二維碼市場的一個爆發,我們感覺到在今年下半年,會有一個小小的爆發,它可能不是一個全市場的爆發,是在局部的,比如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在廣告營銷領域,在電子商務領域,會有一個小的爆發突破。
騰訊科技:按我的理解,好像上游其實接通了整個物聯網,這邊接連了很多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的廠商,然后用戶,是不是這樣,整個包含三個跨領域的東西。
王鵬飛:對,其實一端它是有用戶的,另外一端是商戶,或者是叫企業,或者叫品牌。其實我們的一個理念,我們把移動互聯網這種新的技術,運用在傳統的企業里面去了,讓它們,比如說從它們的產品的營銷,然后包括它們的電子商務,為它們提供這樣的一些服務。我覺得移動互聯網未來還是要逐步向傳統行業走,可能才有出路,不能緊緊依靠游戲、廣告這種簡單的商業模式。
騰訊科技:去年為什么說二維碼行業沒有火起來,今年出現了一個小的高潮呢?
王鵬飛:第一個,我覺得一個新生事物,它總會有一些孕育和發展的過程,比如你一個新的技術出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它需要一步一步傳播,我們不是一個高舉高打型的,只是說逐步滲透型的。
第二個,也的確是跟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的普及,3G的普及,然后客戶端大家使用習慣,包括大家對APP的推廣需求,對手機網站和手機內容的推廣需求,然后粗生了二維碼的逐步普及。
騰訊科技:最后我想問一下整個您對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就是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有沒有一些趨勢性的預測和判斷?
王鵬飛:我是覺得第一,手機游戲市場會逐步進入一個比較高速的成長期,比如由于以前MTK的山寨機轉Android的這一撥的一個浪潮,這是一撥。第二撥,手機廣告會有一些創新型的應用,因為廣告還是一個重要的商業模式,但是現在屏幕太小,如果你沒有一些創新型的應用可能是不行的,這個我覺得大家都在探索,因為它能掙錢。
第三個,移動互聯網和生活服務的一個結合,這塊其實很多人都在探索了,不管是租車,還是租房,買機票等等,都在探索。
第四點,我們在探索的,也是一些新的機會,移動互聯網還要和傳統的企業去結合,要落地,走到線下去,包括不管是你做醫療的,還是你做商品的,都要走到線下去,真正為企業去做服務,這是未來真正能夠掙錢的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
騰訊科技:等于說未來是四大趨勢,第一個是手機游戲,然后跟生活服務相關的,然后移動廣告。
王鵬飛:還有傳統企業的服務。
騰訊科技:好,因為時間的關系,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謝謝王總。
王鵬飛:謝謝。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0日午間消息,華為(微博)終端董事長余承東(微博)周四表示,預計該公司今年的消費終端銷售額將從去年的68億美元增長到90億美元。 余承東是在北京的一次行業會議上發表上述評論的。華為是全球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靈動快拍王鵬飛:經濟下滑給新技術提供機會
地址:http://www.geekbao.cn/a/kandian/20120510/5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