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目前新股發行的市場化,只是一種選擇性的市場化。凡有利于新股發行的,就列入到制度中來了,相反,對于不利于新股發行的,則予以屏蔽。如投保局提到的八菱科技、海達股份中止發行的問題,這本來是市場化的成果。但監管部門卻用二次發行來否決了這一市場化選擇,從而使得中止發行失去了任何意義。并且,盡管新股發行高舉著市場化的旗號,但其發行市盈率卻遠遠超過二級市場股票的市盈率水平。尤其是投資基金,哪怕就是承擔虧損的風險,也要將一級市場的新股搬運到二級市場中來,成為IP O的托,這是一種市場行為嗎?
正是為了融資的需要,A股的發行制度設計是有利于發行人的,是為新股順利發行服務的。最明顯的就是今年的IP O改革,不僅將50%新股份額配售給詢價機構,而且還取消了網下配售3個月的鎖定期,以調動詢價機構參與網下詢價的熱情,確保新股發行的順利進行。
鏈接
A股歷史7次停發新股與股指走勢
第1次:1994年7月21日-12月7日1994年7月20日粵宏遠A發行后,一直到當年12月8日中炬高新發行。新股暫停發行期間,滬指在當年7月29日見低325 .89點后,于同年9月13日漲至1052.94點。
第2次:1995年1月19日-6月9日1995年1月18日,儀征化纖招股后,到創業環保招股,其間新股暫停發行時間約5個月。當年2月7日見低524.43點后震蕩上行,5月22日最高摸至926.41點。
第3次:1995年7月5日-1996年1月3日6個月間僅有兩只股票發行,這段時間也被市場視為“暫!毙鹿砂l行。其間大盤跌至1月19日的512.83點后回升,當年年底飆升至1258.69點。
第4次:2001年9月10-2001年11月29日暫停新股發行兩個半月后,11月29日開閘,當日華聯綜超的上市打破了IPO第四次暫停的沉寂,該股融資規模3 .95億元,當日上證綜指微跌0.16%,一周內微漲0.59%。
第5次:2004年8月26日-2005年1月23日自雙鷺藥業發行之后,新股發行再度暫停,到2005年1月華電國際IPO。大盤先是反彈至1496.21點,隨后跌至1200點附近。
第6次: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因為股改的啟動,新股發行暫停了一年。滬指于2005年6月6日見低998.22點后,一路漲至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點。
第7次:2008年9月16日-2009年6月29日大量發行新股導致股市連續暴跌,投資者信心盡失。IPO暫停后,但投資者仍心有余悸。滬指在10月28日創下1664.92點后才一路上行,于2009年8月4日上摸至3478.01點。
推薦閱讀
Facebook 歐美用戶數量下降 北京時間7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分析師發布了Facebook歐美等地用戶數量下降的報告之后,該社交網站周二股價繼續小幅下滑。 市場研究機構Capstone的分析師洛瑞·馬赫爾周二發布研>>>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藍籌底”岌岌可!皶和PO”呼聲潮起
地址:http://www.geekbao.cn/a/04/20120718/76730.html